下撒上一些馍渣c麦粒什么的,当做诱饵。短木棒上栓一根细细的麻绳,小心翼翼牵着另一头,远远的躲进房子里,关上门扇,从门缝里仔细盯着外面的筛子,看有没有麻雀钻进去。等到墙头或树上的麻雀落下来,钻进筛子底下吃食时,我们开始眉开眼笑,全部心思集中在手里的绳子上,猛地一拉,筛子扣下来,只麻雀就被罩住了。抓出来捧在手上,滑滑的,茸茸的,芝麻大的圆眼睛,咕噜咕噜乱转,翅膀使劲儿扑棱c拍打,很是惊慌,想努力挣脱出去。
我们也抓过麻雀。看见院子或墙头上有麻雀在跳动c起落,知道它们在积雪覆盖的野外找不到任何吃的,就飞到村子里来,到农家里来。此时,如果大人外出不在,我们才敢抓麻雀,才有了抓麻雀的机会,且屡屡得手。打开门窗,一个人长长趴在窗前的炕上,用被子蒙住全身,从被边曲成的拱门里探出头,放出眼光,看看麻雀的动静。一个人站在门后,面贴墙壁,丝毫不动,装死,静静等麻雀飞进来。不多久,就有耐不住饥饿的麻雀,果然飞进来了,落在门槛上,急忙转转c看看,又马上飞走了,像在打探里面的虚实似的。
再过了会儿,落在院子里的麻雀,听不到房间里的任何响动,估计里面没人,只是个空荡的房间,不会有危险,就有七八只一齐飞进来,开始放心的寻找吃的。此时,门后的人立即转身关门,窗前装睡的人马上起身关窗。等惊慌的麻雀明白过来,即刻意识到是上当了,受骗了,慌忙丢下眼前的食物,立刻飞起来,从窗口逃的逃,从门缝逃的逃,从椽缝逃的逃,想尽可能赶快逃走。大半逃走了,只剩下两三只麻雀,被困在了房间里。
三间大房子里,受到惊吓的麻雀,见窗框中亮亮的,什么都没有,能见到外面的蓝天白云,大树的头顶,认为只要努力飞过去,能够逃出窗外。拼命飞去时,却没想到被窗玻璃狠狠碰了一下,弹回来,掉下了身上的几根羽毛。碰壁后,麻雀不甘心失败,要进行自救,又飞了起来,再去碰玻璃。真的觉得飞不出去了,就使劲儿躲开人的捕抓,焦急的返回来,落在房子高高的大梁上。小小的身子瑟缩着,颤抖着,喘着气,想再次寻找出逃的机会。我们拿起枕巾,衣服,挥着手臂,大声吆喝,麻雀就更加害怕,扑棱棱,扑棱棱,飞东飞西,飞上飞下。椽梁上面的尘土,经麻雀脚翅的触碰c震动,飘扬起来,飞散开来,满房子都是,灰蒙蒙的,雾尘尘的,有点儿看不清。等到麻雀疲累了,飞不动了,落到地上,我们就抓住了。
麻雀亲近,友善,温和,跟人关系好,常在人的身边蹦跳c走动,像作伴的朋友似的。我们抓住后,不拴绑,不伤害c不宰了吃,只是好奇,捧在手里玩玩,过后就放飞了。
到了热天,房屋前后和院落里,常常见不到来觅食的大群的麻雀,不知道它们跑到哪儿去了。有时,只看见只,或在北房顶上的瓦槽里美美的睡大觉,或在枝头的树叶间,轻轻的在跳动。后来,我在山坡c田野干活时,却意外的见到了大群大群的麻雀。原来它们自己做主,不给我们打声招呼,悄悄离开了我家,偷偷来到了花红柳绿,山清水秀的广阔的野外,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它们忽儿飞落到大片青青的麦苗地里,忽儿又飞落到山巅上的几棵大树杈上。
一次,我坐在山腰休息的时候,看见许多嘴里衔着虫子的麻雀,急急地飞回来,落到枝叶浓密的树上,或钻进崖壁的洞中。等麻雀飞进去,里面就立即传出了雏雀叽叽叽叽的叫声,这是麻雀在躲开村庄里淘气的孩子们,把窝搭在外面的世界,忙着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呢!
细雨飘落的阴天,我看见房屋后面弯垂下来的电丝上,落只麻雀,唧唧,唧唧唧唧地叫,不停的在抖颤,身子显得更小。它们是肚子饿了,是在观赏雨景,还是在等待自己的同伴呢?我想叫它们到我家的屋檐下,来躲躲雨,暖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