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可又不能明说,否则就得罪了安王妃。她站在一旁,脸色不好看,与乌兰c珠兰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怎么办。

    明月想了一会儿,温声问道:“楚小姐,你是不是有什么要紧的证据要交给摄政王?”

    楚灿华一震,惊骇地抬头看向公主,片刻之后才意识到露了形迹,赶紧低下头去,强自镇定地道:“回公主的话,奴家手上并没有什么证据,只是奴家的祖母临去世前告诉了奴家几个要紧的证人,让奴家带给摄政王殿下,只望大千岁能明察秋毫,别让真正的贪官污吏逍遥法外。”

    “嗯,也有些道理。”明月淡淡一笑,声音里带着一点儿软软的江南口音,“王妃,我看还是派稳妥之人将这事告知摄政王吧,见不见,由王爷自己决定。这是国事,我们自然不能做主,隐瞒不报总是不妥,将事情始末原封原样地告诉王爷,由他处置,我觉得这是最妥当的办法。”

    安王妃立刻点头:“好,就依公主。”

    既有公主发话,自是由她来担下这个责任,安王妃的心便定了,立刻吩咐下去:“秋藻,去找陆大人,让他马上去请摄政王殿下过来,就说公主有急事。”

    秋藻答应一声,急匆匆地去找王府长史了。

    赵妈妈更不高兴,觉得安王妃借着公主的名义去请摄政王爷,实在是坏公主名声的事。若是在草原上,未婚夫妻天天见面都属平常,算不得什么,可是在燕国,哪有定了亲的姑娘发话找未婚夫来见面的?真是岂有此理。

    她在那儿生闷气,脸上就有些带出来。明月知道赵妈妈在担心什么,便转头对她笑了笑。其实对于公主来说,不严格遵守大燕规矩是一件好事,家乡天高地阔,她可纵横驰骋,现在却要关进后宅,从此坐井观天,若是别人还没啰唆自己就忙不迭地跳进那些规矩里去拘束着,那才是傻子。

    既然派人去请勇毅亲王了,安王妃也就不耐烦再让楚灿华留在面前打眼,于是让大丫鬟春蒲送她去厢房等着,再派两个婆子在门口看着,不准她出来走动,更不许人进去和她说话。

    等到春蒲带着楚灿华离开,秋藻才过来禀报:“娘娘,那个袁妈妈带到了。她不是王府里的家生子,是小时候买进来的丫头,长大后配给了府里的小厮,不过丈夫因病早逝,她也没有子女,现在府中做粗使婆子。”

    “嗯。”安王妃微微点头,“叫她进来。”

    袁妈妈四十多岁,相貌普通,个子不高,一脸沧桑。估计是因为没有出众的外表,她小时候是三等丫鬟,出嫁后在浣洗房做媳妇子,丧夫后被排挤去当粗使婆子,始终在王府做着低等的活儿,不过她的衣服虽旧,却浆洗得干干净净,没戴什么饰物,头发梳得齐齐整整,显然是个很有规矩的人。她低着头,跟着秋藻走进来,在屋子中间跪下,恭敬地说:“奴婢给王妃娘娘请安,给公主殿下请安。”

    “起来吧。”安王妃并没有疾言厉色,反而很是和蔼可亲,“你跟楚小姐是怎么认识的?”

    “回王妃的话。”袁妈妈的口齿很清楚,“奴婢幼时住在江南,父亲中过秀才,因家境贫寒,后辍学经商,却因不善经营,为人所骗,不但倾家荡产,还被人打伤。那时候楚家的太太出外上香,看到奴婢的父亲倒在路旁,便好心地让下人救起,送回家中,还出钱请医送药,救回奴婢爹爹的性命。楚太太是有名的善心人,怜老惜贫,修桥铺路,我们那儿人人称颂的。楚老爷那时候是县太爷,也是有名的青天大老爷,看奴婢的爹中过秀才,不善别的营生,却能写会算,就让奴婢的爹进了知县衙门做事。奴婢的娘后来大病过一场,需要银钱治病,也是楚太太帮了很多,这才让我家渡过难关。后来楚老爷高升,楚家离开了,我爹仍留在知县衙门里做小吏,就一直没有联系。再后来,老家发大水,县太爷带着衙门里的人护堤,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