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中国人必读的十部国学经典最新章节!

    导读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瑰宝,是中国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隽永,逻辑严谨缜密。本书大约成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写的《战争论》还要早2300多年。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善于带兵打仗的将领,他从小就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这与后来孙武军事方面的成就是分不开的。

    在公元前517年前后,正值18岁的孙武,毅然决定离开齐国,投奔吴国而去,孙武一生的事业就在吴国展开。他在吴都郊外隐居之时,一边浇园耕种,一边著述兵法,最终著成兵法13篇。这13篇兵法,讲的全都是如何克敌制胜的战场谋略,全书的构成严谨缜密。书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思想,如敌我、主客、强弱、众寡、胜败、攻守、得失等。《孙子兵法》就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其战略战术的。这中间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谈战论兵,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推崇,书中的很多谋略、典故,在中国都是妇孺皆知。《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理论体系、变化莫测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思想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孙子兵法》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来的兵家书籍大多受到它的影响。该书被翻译成英、法、俄、德、日等29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发行,很多国家的军校还把它列为必学教材。据报道,在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曾多次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中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本书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国人不可不读的一部经典著作。

    目录

    始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军形篇

    兵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始计篇

    【原文】

    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②,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③:一曰道④,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令民与上同意者也⑤,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⑥。天者,阴阳⑦寒暑、时制⑧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⑨、死生也⑩。将者,智、信、仁、勇、严(11)也。法者,曲制(12)、官道(13)、主用(14)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15)。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16)?将孰有能(17)?天地孰得(18)?法令孰行?兵众孰强(19)?士卒孰练(20)?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21)。

    将听吾计(22),用之必胜(23),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24),乃为之势(25),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26)。

    【注释】

    ①兵:本义为兵械。《说文》:“兵,械也。”后逐渐引中为兵士、军队、战争等。这里作战争解。

    ②经之以五事:经,度量、衡量。五事,指下文的“道、天、地、将、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