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想不到,向师兄,还是一个幽默的人。我们绕着山边小路,转着转着,看见向师兄望着沟那边的树木,说到:“夏天的时候,那林子里,雨天后,有蘑菇,松菌最好吃的了。”     此时,我脑袋里,总是浮现出云南时,那两个艺术家在刘大哥的民宿内喝茶谈天时所讲的:吃菌子吃菌子。     “菌子可不能乱吃,我在云南时,听说有吃菌子中毒,有的发了神经病,有的没抢救过来,很危险的。”     “那当然,菌子我是认识的,可以说,捡菌子的时候,好多人拿不稳,那东西能不能吃,都是我在帮忙判断的。毕竟,我在农村生活了好几年,那地方也产菌子。”     “你在农村生活过?”     “当然啦,最开始安排工作,就是在林场,后来费了好大劲,才回到重庆的。”     年纪稍大的人,就爱回忆过去。我表示出想听的样子,他就给我讲了起来。     向师兄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崽儿,父亲是码头的一个会计,母亲在一个国营副食店当售货员。小时候,这种双职工城市家庭,还是有很多美好回忆的。     那十年来了,他父亲有一年因为算账错了十几块钱,就被定性为贪污,虽然坐牢够不上格,但当不成干部,经常被批斗是免不了的。     他初中毕业后,本来应该上山下乡的,但全凭舅舅,在一个国营林场当职工,就把他招到下属的一个偏远山区林场当职工了。要不是他舅舅提前打招呼招工,估计上山下乡是免不了的。     初中毕业到一个深山老林当林场职工,最由于父亲的问题,他在那里只有装老实,拼命干活。还好,师傅们看他年纪小,就让他学技术,因为让他去伐木、搬木头,毕竟没体力,人也没长全。     他在那里学会了开拖拉机、起重机等,也会维修一些。他是文化不高,但脑袋还算是聪明,操作机械也算是灵活。当然,工资是学徒工资,因为父亲的问题,入党当技术工人待遇,都是不行的。用向师兄的话说,可以干师傅的活,但拿学徒的钱。     等动乱结束后期,知青开始回城时,他的麻烦来了。他毕竟当时已经二十一岁了,也想回城成家了。但是,他不是知青,他是国营林场职工,不具备回城资格,也不能重新安排工作,这就麻烦了。     他父亲虽然复了职,但只是补了工资,没重新上一天班,因为已经接近退休年纪了,况且,他哥也迫切要求接班,他不退,哥就没工作。他哥哥已经上山下乡了,刚回城,已经25岁了,回城成家的需求更为迫切。     父亲提前退休,把接班的好事让给了哥哥。他本人就没办法回来了。怎么办,如何解决个人问题呢?他母亲本想自己提前退休,让自己回来顶替,谁知道,市场改革,副食店已经从集体企业改制了,变成了社会化。他母亲,就是这个企业最后一批的职工,不退休也退休了。     他没办法,只好认命,不管怎么说,再偏远的地方,也是国营单位,也有工资,总比当地的农民强。也有人在当地介绍,娶了一个当地农村的老婆。当年老婆嫁她的时候,也是兴高采烈的,毕竟自己有工资,是城市户口。     自从老婆怀了孩子,就麻烦了,当时的户口政策,孩子随母亲。怎么办?我老婆天天跟我闹她的户口问题,我只得硬着头皮求人。还好,舅舅还算是在上面有关系的,给人打了招呼,让我到林业公安局去找那个局长。     我几乎拿出全部积蓄,因为结婚花了些钱,不剩下多少了。买了两条中华烟和两瓶五粮液,在人家门口等了几个小时,终于,他喝酒回来了。     那局长又不认识我,我求人家脸皮薄,当时几乎结结巴巴报出舅舅的名字,那个人怀疑地看着我好半天,把我的心都看毛了。你想,公安局穿制服的,哪个不怕?     最后,人家明白过来时,哈哈一笑,让我回去,明天到某某办公室找谁谁谁。     第二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