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生高度是相似的。取得尊重,并靠近自我实现,这是非常高的需求层次,他们都受人尊重。从邻里到家人,无人不尊重他们。当然,还有班长,他面对问题和困难之多,心理承受的痛苦之大,但他都一一想办法解决,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尊重他,这是他应得的。从他干事业的目标看,从他以建立完整和谐家庭的目标看,他也算取得了自我实现。

    在责任追究型的人中,最典型的普通大众的人格。安分守纪,不想吃亏也不想过分占别人便宜。比如我妈,比如王叔,比如我舅比如李二嫂。他们的人生获得生存和安全是可以的,要获得成功,全靠外力。比如我妈的成功,主要靠我。但他们要取得尊重甚至自我实现的价值,靠他们自己,可能性不大。

    在逃避型人格中,几乎没有取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可能。他们在拒绝承担责任的同时,也同时拒绝了别的帮助的可能。自力不能进步,外力帮助不了,他们往往剩下的,就只有生存。

    这是从底线分析。从顶点分析,也很有意思。比如,有人拼命追求尊重,就会产生虚荣c嫉妒等心理反应,如果这种心理反复得到鼓励,如纨绔子弟的童年,要什么有什么,怎么想怎么干,缺乏自我约束,也缺乏他人约束,结果自毁前程,连生存都没保住,丧命于争斗或者犯罪之中。有人拼命追求自我实现,往往在有物质和社会条件时,为所欲为,心理膨胀,导致自我扩张,最后在受到挫折时,心理崩塌,一蹶不振。

    物极必反,亢龙有悔。这都是跟谁说的?

    比如隋炀帝,比如秦始皇,都是雄才大略的人,都有文治武功的人,得意时忘记收手。秦长城是始皇雄才大略的丰碑,也成了他的墓碑;隋运河是隋炀帝的标记,也成就了他的灭亡。他们要的太多,他们太自我,他们太想实现,结果走到了不能生存的反面。

    我在想,我的两个母亲,我妈和我岳母,她们的心理类型为何如此不同?也许可以用物质原因来解释吧。

    生存,对于她们这代人来说,都曾经是个问题。生于七十年代以前的人,哪个没遇到过生存问题。但是她们在寻找生存路径时,遇到的情况不同。

    岳母在奋斗,做小生意做工厂,在浙江这个重商的环境中,得到政策的红利,她们的奋斗一步步都收获了成果。得到了努力后的正向反馈,形成了鼓励行动的机制,造成了克服困难并战胜困难的习惯。所以,她敢于面对,是因为她曾经面对的诸多困难,都已经被她战胜过,她从一次次胜利中,取得了自信。

    而我妈呢。她也努力过,努力哺育我,努力与我父亲经营农村那个家,起早贪黑不得休息,不可谓不努力。我父亲为了挣钱到煤矿打黑工,但得到什么呢?得到了更大的困难,父亲残废了。当所有努力的方式行不通,所以精力的投入不见效,人就感到绝望。当自己的努力没有作用时,当自己无法面对时,就寄希望于外力的帮助。王叔的出现,让她看到了外力的存在。虽然她不确认这个外力是否真有力量帮助她,但病急乱投医,总比死守原地要好。不试试,咋知道呢?我母亲从没因自己的努力,改变过自己的问题。没有正向回馈的激励,以至于这样乐观的人,这样能够忍受苦难忍受屈辱的人,也被迫从面对解决型退了下来,如果,她曾经有的话。

    没有战胜困难的经验积累,没有物质改善的心理回馈,所有努力和冒险,都有对生存失去的恐惧。我们的心理有生存的底部,但这个底部,我们害怕打击。这个层次需求论的金字塔结构,如果建立在坚硬的岩石上,那么他是无畏的。如果是建立在泥沼中,它一受打击,生存的底线就会被淹没,我不敢,是因为我曾经在泥沼中挣扎,我曾经被淹没过,自己没爬起来,活到今天,还是被别人搭救。

    这就可以解释王班长的强大了。

    因为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