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夕阳渐落,晚风轻起,远处传来了丫鬟的喊声:“小姐,该用晚饭了。”我停手起身,书生也罢箫抱拳说:“如此,后会有期了。”说完,飘然从树上跃下,自顾去了,连名字也不曾留下。

    (三)

    自此,每每黄昏,箫声起时,我会掩起面纱,抱着那碧宵筝,于小亭中琴箫合奏,倒也乐在其中。又或某日心情不好,即使听得见箫声,我也故意不去,心中想着他望眼欲穿的样子暗笑。但同时,却听得箫声中的一缕惆怅,唉,也许是自己心底的怅然吧。。

    闲聊中,书生的话语倒也并不唐突,后来才知道他叫子尘。一日,子尘对我说:“听说姑娘的琵琶堪称京城一绝,在下真是很想听听。”我知道他说的是姐姐,可我也并不戳穿,只说:“好吧。”回身去绣楼拿琵琶去。弹琵琶,自知虽不及姐姐,倒也听得过去,只不过从不曾在人前弹奏而已。

    待在小亭坐好后,一袭紫色的纱衣,长发如瀑,琵琶犹抱,自思虽不及姐姐的美艳,也应是清丽脱俗吧。更有那块面纱,神秘,所以才让子尘如此的心有牵念吧。一曲终了,子尘称赞道:“不错,不错!但很奇怪,和你的琴技相比却差了很远。怎么没人识得小姐的琴声呢?”我但笑不语,忽然兴起,想试试他的文才,张口吟道“琵琶空怨十八秋,”然后说,“公子接下句,如何?”“考我啊,下一句‘一拨一划梦悠悠’,怎样?”他笑嘻嘻的接口。对于书生来说连句对词,大概真不是难事吧。我轻拨琵琶,慢慢吟到:

    琵琶空怨十八秋,一拨一划梦悠悠。

    展转红尘弦枉断,从来司马泪痕稠。

    子尘接口道:

    司马青衫泪不休,朝来暮去看渔舟。

    谁家帆高云水处,可向蓬山月下求。

    我也往下联:

    蓬山月遥自难至,凡尘俗事幽思多。

    举眸空羡霓裳影,怅恨营营柳丝怯。

    子尘稍一沉吟:

    柳丝长伴离别意,红尘易老情难系。

    举杯酹月故人远,残酒残更静夜凄。

    真是别有趣味啊,我捺下心情往下联到:

    静夜空叹更漏幽,一点一滴尽离愁。

    相思无凭寄秋月,西楼梦残风未休。

    “哈哈,小妮子竟解相思矣。”子尘大笑着说:“不会是在想眼前人吧?”“切,难不成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再说了,你也不拿镜子照照自个儿。”我起身便走,不愿再多说话,面纱下,我的脸怕是比胭脂还红了。身后是子尘逗趣的笑声,大概,还有一片不舍的目光吧。

    以后几日,虽听见箫声,我也不再去后花园了。心里郁郁的,不过萍水相逢罢了,更何况他只是把我当成了姐姐的替身而已,何必空惹麻烦呢。

    (四)

    姐姐去姑妈家已有月余,今日终于回了家,还带来了好些礼物,有表哥送的,也有姑妈送的。“亏得姑妈还记得我,眼里不只有一个儿媳。”我口中调侃着姐姐。姐姐笑骂:“死丫头,今天的葡萄怎么忒酸呀。要不,我跟姑妈说说,让你去做表嫂,如何?”我红着脸就去打姐姐,却没打到。笑闹间一缕箫声传来,幽幽咽咽,只牵得人满心愁绪。

    姐姐随丫鬟去见母亲了,我立在书桌前,提笔在一张素笺上写道:

    纵是君心似我心,江头江尾难相聚。

    又在镜台里拿出当日那个羽毛小箭,轻轻把素笺绑上,带了面纱,向后花园走去。细听箫声不似在高处,我走到了院墙边,在离箫声最近处,把羽毛小箭扔出了墙外。箫声嘎然而止,我坐在秋千上轻轻悠着,心中惶然不安,是做错了吧,本就知道没有结局的事,又何必要如此呢?只一会儿,小箭又掷了回来,展开素笺一看,下面又多了一行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