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孙策在太守府正堂召集众人议事,期间把张昭介绍给了众人。这时所有人才知道,昨天被孙三公子和一众小孩抢回太守府的人是谁。孙策在堂上正式宣布,拜张昭为“亚父”,效仿当年项羽同范增事,并直接任命张昭为太守府长史。
此言一出,众皆肃然,并无人提出异议。就连原来的庐江太守陆康都慨然遵命。原因很简单,作为江北淮泗一带的世家大族,他们对这些所谓的名士都十分看重。
像是徐州陶谦,居然因为张昭不出山而直接将其监禁起来,最后经过张昭好友赵昱的调解才释放了张昭,这也就是张昭为何避祸江东的原因。但是经过这件事情,反而使得张昭的名气大了起来,特别是淮泗一带的世家大族更是对其推崇备至。
陆康对张昭这样有才华,又有傲气的人也是很欣赏的。看看陆康历史上的表现就可知道,这也是个很拧的人。孙策硬气,他比孙策还硬气,所以就造成了最后孙策屠戮陆氏的结果。后来孙策死了,孙权觉得要缓和一下关系,就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陆逊,这才成就了后来的陆逊出将入相。再说陆康现在担任庐江郡丞,理论上是庐江的二把手,和张昭并无直接的利害关系,也就对这个任命没有阻拦。
但是当孙策提出孙翊已经拜张昭为师的事情后,其他人都无所谓,却引得孙权的强烈不满。因为孙权觉得大哥孙策,对自己的态度和对老三孙翊的态度反差太大。他也强烈要求拜张昭为师,因为孙权看的出来,就孙策对张昭的态度而言,这个张昭绝对是自己大哥的心腹,那当然要和他拉拢好关系。
结果张昭很郑重的道,“老夫初掌府事,各处皆须料理,况今已收三公子为徒,实在无暇分神,故而请二公子另寻良师。”一句话明白的告诉孙权,老子现在没空搭理你。这把孙权给弄的叫一个郁闷加愤怒啊,两只狼眼喷出的寒光,恨不能把张昭给冻成冰。
孙策也发现了自己二弟的不正常,便顺道打发孙权往曲阿接母亲以及孙氏一族来庐江。孙权一听,这明摆着是把自己给支开了,故愤而离席,收拾行囊带着几人往曲阿而走。
这一变故倒是让孙翊很开心,没有了自己这个“好二哥”的掣肘,自己有很多事情可以放手做了。整理行装后,孙翊与陆逊带着孙策给自己挑的二十名侍卫亲兵,一起出城了。临走时,孙策还将父亲孙坚留下的古锭宝刀传给了孙翊防身。
小陆绩和孙尚香本来也要一同跟着的,结果被陆康和孙策双双拦住,两人皆大哭不已。
不提陆康和孙策如何安慰两个小家伙,单说孙翊一行人的行程。
实际上孙翊现在很矛盾,因为他的印象中,庐江周围的三国名人还是不少的。且不说最开始孙翊的第一目标谯县许褚,就说这近在咫尺还有位临淮鲁肃。到底是北上还是东行,孙翊非常的纠结。
陆逊看到孙翊闷闷不乐,便问道,“兄长,我等欲何往?”
孙翊没有正面回答陆逊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伯言,乱世之中首选之人,勇者乎,智者乎?”
陆逊想了想道,“勇者陷阵登城为爪牙,智者运筹帷幄当智囊,二者缺一不可。”
孙翊听罢心道,“这不废话吗!”然后却为难的道,“汝南一地多豪杰,况此处今为黄巾余孽所据,吾欲往寻勇猛之士。然这临淮东城县却有一大才令为兄十分仰慕,吾又欲往请之。但奈何分身乏术,不得两全其美之法,贤弟可教我否?”
陆逊闻言道,“兄所言临淮大才,莫非鲁肃鲁子敬?”
孙翊眼睛一亮道,“正是此人。”
陆逊呵呵一笑,道,“吾与母投奔从祖之时,路过东城,曾得子敬先生资助,子敬先生还曾赠书于我,乃逊之恩人也。”
孙翊听了,笑的那叫一个灿烂啊。只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