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看那三件完整器,反而拿着瓣残片研究,这是真正的考古研究者的习惯     张楠还没开口呢,看到陈江华又用手仔细抚摸残片的表面,然后抬头对自个道:“张先生,老师的判断理论是对的!”     语气很兴奋!     陈江华的老师,指的当然不是教他体育那位,虽然从这家伙刚才心急火燎上主甲板的动作来看,身手敏捷,当初体育老师应该教得不错。     是农博升。     “农馆长,什么理论”     张楠不解。     陈江华脸上一点尴尬的表情都没,还是一脸的兴奋样,大概很像让人分享他这会的喜悦,都没去注意别人压根就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反应过来之后,他总得解释一下,起身道:“老师以前研究过一段时间的元代青花瓷,可惜能够参考的样品标本太少,没能做出完整的学术报告。     老师认为元代至正型,就是这种出口的青花”     “江华,我知道什么是至正型。”     张楠忍不住打断他的话:大哥,说重点,啥理论不要吊人胃口好不!     “哦,是这样:老师认为元代青花瓷和后来的所有官窑瓷都不一样,最顶级高端的产品不是观赏陈设器,而是吃饭用的盘子!”     张楠一听,有点楞:这可是个“大逆不道的理论”,完全违背了华夏瓷器的一贯传统理解!     碟子、汤勺这类小件不算,传统意义上,日用器低端,陈设、观赏器高端,这从产量、工艺质量上都可以区分出来。     盘碗都是日用器,这里头又是碗最低端,然后是盘子,往上才会是花瓶一类的观赏器。     历朝历代都是这样,怎么着到了元代青花瓷器这,最高端的产品怎么成了盘子     怎么着也轮不到它吧?     张楠脑子一转,瞬间蹦出这么个念头:“蒙古人搞得另类价值观”     元代,另类!真的很另类,另类到不讲道理。     打个比方,卫生间里的卫生纸     蔡伦造纸,但直到南宋那会,厕所里还几乎没人用手纸,当然皇家、贵族、官员、钱多得没地方去的富贾啥的可能有例外。     为啥     不是因为穷、用不起,而是因为纸那是用来写字,抄写、印制圣贤书的,你拿去擦屁股     当心被口水淹死!     蒙古大军来了,用弯刀和弓箭的人可不和你讲什么圣贤道理,这纸拿来擦屁股正好。     然后,从元代开始,华夏人才慢慢告别了竹木片子。     难道是元朝蒙古统治阶级看观赏瓷器不爽,一定要把盘子的江湖地位抬到最高     张楠也好奇了,问道:“农馆长怎么判断的?”     “质量。”     说着,陈江华把手里的瓷片递给张楠——这位也不讲究次不过手,他不是商人,是研究员。     “你看着这片瓷盘的胎质非常紧密的,从断面看,可以说精比明清官窑!”     刚才张楠也看过断面,非常厚,都能有个一公分,但就算这么厚实,还是非常细腻,根本没有气泡和裂缝。     这边陈江华说着,又弯下腰,小心翼翼的抱起一只巨大的青地白花凤凰穿花纹菱口盘。倒过来放在真皮沙发上。     “根据目前的研究,这元代至正型青花从种类上看,可以大致分大罐、梅瓶一类的大形瓶、大盘和日用小器。     老师分析,大罐大瓶不是酒器,就是伊斯-兰世界的储藏器,这从一些14世纪保存下来的中东壁画上能得到印证。     老师认为当初在烧制和实用时,这两类用品胎质粗松一点没有关系,所以现在发现的大罐大瓶的底部露胎的地方,都能看到胎内有很多孔洞。     当初老师跑过几家藏有元青花的博物馆,上过手,这才有了这个发现。”     一到这,张楠道:“你这么一说还真是,我老家里有个至正型的元青花尉迟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