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胎色较深而呈灰或深灰色,釉层厚润均匀,釉色以青灰为主,装饰精致繁复。     装饰工艺上长用刻划、堆塑这些装饰手法,后期还出现褐色加彩的装饰手法。     我估计你也不会喜欢那些明器谷仓、狗窝什么的,日用器里这个熏炉就是那时候的典型器物。”     明器,就是陪葬品。     这次张楠没有上手,对于这个时期的越窑他研究过,源于一次笑话。     一次他一个朋友搞了件据说是两晋时期的四系罐,说是精品,还特地打电话让他一起过去欣赏。     结果到地方一看,形制、釉水都不错,就四个系口上都挂着黑褐色的釉,张楠脱口而出:“这罐子其它都好,就这几块黑斑真是败笔,怎么给烧成这样!”     他朋友一口气差点没给瘪过气去:找个行家来一同欣赏,结果这行家一出口就是外行话!     “大哥,这罐子的大半身价可都在这四块斑上!”朋友心中直吐槽!     还好关系挺不错,那朋友拐弯抹角告诉自个那几块黑褐色斑点是窑工故意加上去的,叫点彩。     张楠二话没说,跑到对面烟店买了两条中华丢给朋友!     够哥们!不然自个将来保不准在哪丢人呢。     所以说收藏无止境,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西晋之后是东晋,在东晋中期以后,越窑青瓷多为日常用具,如烛台、灯、盆、钵、盘碗、壶、砚……造型趋向简朴,装饰简练,纹样以弦纹为主。     而在东晋晚期出现的莲瓣纹,在南朝时成为越窑青瓷的主要纹饰。     那会很多器物上装饰有小而密集的褐彩,胎、釉分为两种:一种胎质致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种胎质粗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釉或黄釉。     唐、五代时期是越窑发展鼎盛时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     到了五代,越窑青瓷胎质细腻,胎壁较薄,表面光泽,胎色呈灰或浇灰色,釉质腴润光亮,半透明,釉层薄而匀,釉色前期以黄为主,后期以青为主。     装饰初期以素面为主,后期堆贴尤其是刻花大为盛行,题材多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     说说简单,但从三国一直说到宋代,这都差不多花了一个多小时。     展厅成了课堂,教具还超级丰富;教授的人不仅是国家级权威,更是尽心尽力;学习的也是无比认真,至于旁观的:工作人员看老大滔滔不绝,这哪敢打断!而张楠的保镖们也做了回旁听生,算是有了能吹牛的资本。     等到说完,时间都到了四点多。     张楠一看时间,今天是来不及翻库房了,道:“各位,有一个算一个,晚上状元楼,我请。”     说着问了句农博升:“农馆长,你看还要不要请其他人”     农博升想了下道:“我这手下就大猫小猫三五只,局里犯不着,实验室那倒还有几个各地来的老家伙,你要不要认识一下”     “当然要!馆里有空的人也都要叫上,咱也热闹热闹。”     “那行,我们这就去实验室。小王,你把在家的都问一圈,晚上能去的都去,别给小张客气,他可是个超级土豪。”     那批竹简还在最后的整理阶段,这全国各地的专家是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展览馆实验室这几个月就没消停过。     ……     得,这最后一圈下来,整整26个,一个大包厢里刚好放两张超大号圆桌。     甬城状元楼,始创于清乾隆年,在1985年10月由甬城市政府和甬港联谊会牵头,状元楼得以在三江口重开。建古典宫廷式门楼,大堂宽敞整洁,包厢高雅舒适,迎来了侨胞“重登状元楼,品尝家乡菜”的盛况。     多认识些行里人没坏处,饭局上那些专家们也有“终于见到大活人”的感觉:都知道这是一位爱过华侨捐赠的,没想到这么年轻!     张楠还接到了好几个邀请,因为听说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