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地盘上。

    到了很小的一座火车站,都不用安检、购票,直接上站台。

    这会是上午10点,每天从库斯科发往马丘比丘的火车,对外国人开放的只有三趟,这是最后一趟,早班车在上午7点半已经发车。

    站台老旧,陪同的秘鲁人说这座车站都已经有超过60年的历史,自从它造好后,就是小修小补,外形没怎么变过。

    火车感觉很小,车身很短,而且除了内燃机的车头,总共也就四节车厢。

    车厢宽度比华夏和美国常见的火车客车车厢略窄,但张楠知道,其实下边的铁轨用的应该是标准轨,就是车厢窄了点而已。

    听秘鲁人说每天的这三趟列车,每趟列车各自的定位不一样,早班车是给背包客准备的,所有车厢内不提供餐饮服务:就125公里,两个多小时就能到,也用不了餐车。

    就算档次最低,每节车厢也只能容纳四十位乘客,而且车厢内饰也是精致考究,从座椅到桌板,都是干净整洁。

    而且车体造型也和普通客车不一样,不仅仅两侧有宽大的车窗方便欣赏安第斯山的美景,车厢顶部都开有不少矩形的玻璃天窗。

    乘坐这条秘鲁最著名的火车观光线,乘客的视野可毫无遮挡地透过窗户向外延伸拓展,沿途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

    至于票价……

    单程大约折合每人50美元!

    载客,全世界的景区都一个样,越著名的越狠!

    9点那趟还要高档些,说是内饰略微有所不同,还提供小餐点,其它都差不多,票价大约75美元。

    至于张楠这会乘坐的这趟,那就是为阔佬们准备的,带有厨房功能的餐车,客车车厢重现了世纪初欧洲搽豪华列车的风格。

    还没登上列车呢,就感觉到了它的特别:都他娘的有穿着衬衫、打着领带的乐队奏乐欢迎!

    还好,衣服很西式,音乐是融合了原住民和西班牙、阿根庭、智利等风格的秘鲁音乐,热情豪迈,那位三十多岁的吉他手还是边唱边跳。

    不用检票,秘鲁矿业部门请客,几十亿美元的超级客户,在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怎样高标准的招待都不为过。

    三节客车车厢包了两节半:刚入五月,夏季刚到,阔佬们刚来,这趟最豪华的列车也是今年首发,雨季的时候可没多少游客来。

    其他乘客只有几个美国来的,给安排在最后一节车厢。

    而这125公里的路途,列车只会在距离马丘比丘75公里的位置停站一次,目前那里是没有人会买这趟列车的车票的。

    原因简单:一张车票380美元……

    都已经不能单单用贵来形容,就是抢钱!

    张楠一登上列车,感觉差不多就是“东方快车”餐车的风格:浓郁的复古风,木质和黄铜的扶椅、带有典雅印花图案的靠垫……

    “还算凑合,不然这票价也太坑了。”

    火车在印加大峡谷中缓缓行驶,窗外,满目皆是茂密的树林和灌木,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远处的安第斯山脉在云雾缭绕中忽隐忽现,雪山飞瀑依稀可辨……

    要是把火车换成汽车,那种身在华夏藏区的错觉会更加的强烈!

    铁路边有偶尔有秘鲁人的村落,远看那些人的衣服和建筑都似乎同康巴藏区的类似。

    这条始建于1928年的高原铁路,由东向西北方向伸展,一路盘山过洞、蜿蜒曲折,又像是在跑成昆铁路。

    从海拔3400多米的库斯科,到2000多米的马丘比丘,脚下是乌鲁班巴河,都能看到河流在巨大的落差作用下,水流湍急、桀骜不驯,按照项伟荣的说法,就是有点大渡河的味道。

    还能不时看到远处山坡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