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哪个国家的政要来参观了。

    “阿楠,我看这些浮雕和佛像很值钱。你看那个佛像,值多少?”

    “关哥,别掉钱眼里好不好。”

    “跟你学的。”

    “别看了,这个洞窟是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的,小乘佛教的壁画题材,我们那块不流行,你搬回去也没人要。”

    张楠在瞎掰。

    没辙,别说在这,之前就是到个城隍庙张楠都会和关兴权说这个牛腿多少钱c那块花板有没有收藏价值什么的。

    后者都让张楠给带坏了:他现在看的第一反应不是历史,而是“这个值多少”,等想完了金钱再考虑历史。

    两人用方言在聊,也就前边的项伟荣听懂了:没理会后边这两个活宝!

    “唐僧取的是大乘吧?”关兴权道。

    “玄奘在7世纪初来过这里,这也是这座石窟最早的记载,这个的是最早起的石窟,小乘的。这里分为三个时期,前后差了有上千年,大乘风格的那边”

    好吧,张楠是按照记忆在那闲聊,反正有点出入也没人会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让人觉得自己博学。

    显摆。

    印度文化部为张楠这伙人准备了最好的讲解员,不过自个有些事都是连印度讲解员都不知道,或者压根不会说c不想说的。

    张楠这次主动化身解说员,不然那位讲一口标准英式英语的讲解员先生,根本没法让妮可和关兴权这几位理解这里的历史。

    至于阿廖沙他们压根就没听,最多顺耳朵飘进几句。保镖嘛,总得有点保镖当我样子。

    为了照顾妮可和珍妮,有些话还用英语再说一次,部分内容就让陪同份的印度人有些奇怪了。

    一开始印度的陪同人员一脸惊奇和不信:他们上千年前的历史自己根本没有记录,很多都失传了,反而是别的国家在帮印度记录悠久的历史。

    英国人研究的印度史,印度人也是这么学习的:他们要庆幸当初英国人是真的想在这片次大陆常住下去,没有毁坏这里的古迹。

    不然按照日不落帝国当初的德行,这里的壁画c浮雕和佛像,估计都该躺在大英博物馆的展厅里当摆设了。

    张楠一会汉语一会英语,一会又是如同密码式样的剡县方言,这都让印度官员怀疑这位到底是东亚哪个国家的族裔。

    众人一路走,正宗的解说员和张楠这个客串的一起说:一个讲旅游和英国人的研究成果,而张楠是从华夏人的角度去说。

    说着说着,那位解说员竟然掏出个笔记本在那记录:贵宾说的很多内容都是他也不知道的。

    玄奘当初的纪录,如今这些自大的印度人哪会去了解,到了21世纪后信息交流通畅了,印度人才知道原来在一千两百多年前有位华夏高僧来过这里,而且纪录下了当初古印度的历史c人文和自然环境。

    很虚心,不错,不像大多数印度人那样“美国c苏联是老大,我老三”那样的自大。

    那些壁画和塑像基本上都保持完整,人为的破坏极少,这得感谢这里的自然环境,还有当初宗教变革时印度特色。

    至少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灭佛”,指的是摧毁一切佛教元素的“灭佛”!

    “从公元八世纪开始,因为佛教在印度的逐渐没落,这里也就被废弃了。

    一直到千多年后的1819年,有个叫约翰一史密斯的英国驻军指挥官应海得拉巴藩王国尼扎姆藩王的邀请,到这里参加打猎。

    结果在追踪老虎时,发现了阿旃陀的30座佛教石窟。当时这些长550米c在断崖半空中的石窟群已经很久没有人迹,成了密集的蝙蝠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