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回来,老家的门楣不知经历过几次翻修,但幸好不曾挪窝,大门的样式,也不曾改动。
法名上前叩响门环,守门的家丁打开门户。只因苏老爷子推崇道学,那家丁一见叩门的是位道长,立刻满脸堆笑,请问道号来处。
法名自思若报“清宁”,苏家人不可能知晓。而“法名”的道号,却是他师父在世的时候所取。当初回来苏家,曾将这个道号说给老父亲听过。
因此报上“法名”之号,只说要见苏老爷子。果然不大一会,年过七旬的苏老爷子在两个儿子搀扶之下,跌跌撞撞奔了出来,一边走,一边叫:“孝忠在哪儿?我那孩儿在哪儿?”
“孝忠”二字,乃是法名俗家名称。只因自幼体弱多病,十岁上被一个游方道人收为徒弟。
直到十五年前,游方道人去世,苏孝忠曾回过一趟苏家。在苏家住了一段时间,却因他游历江湖时喜欢上的一个侠女下嫁他人,苏孝忠伤心之余,再次离家出走。
这一走整整一十五年,苏老爷子眼瞅儿子道冠道袍,显然已经当真出家为道,欢喜之余,又觉伤心。
狼娃那一身怪异装束,却引得苏家人一个个像看稀奇一样。狼娃昂着脸全不理会,有两个小孩儿跑上前来对着狼娃左瞅右瞅,狼娃用眼一瞪,把两个小孩儿吓得赶忙跑开。
法名将狼娃的身世一说,言道:“我今日带他回来,实想让他慢慢懂得些世俗人情,待一两月之后,我自会带他离开,不会打搅家里太久。”
这话一说,苏老爷子立刻嗔怪地瞪儿子一眼:“什么打搅不打搅的,这是你的家,你一直住在家里再不走了才好!”
法名不由得微微一叹:“我已是方外之人,若不是为了这个孩子,实不该再入尘世!”
“我看你就少说几句吧!”苏老爷子的长子苏孝方含笑薄责,“三弟你一走这么多年,可知老爹爹是有多牵挂?如今既然回来,自然要多住些时日!就算你要修道,大不了就在左近替你起一座道观,再不要一走就无影无踪,让一家人日日担心牵挂!”
“可不是呢!老爷子都这么大年纪了,你就迁就一下他老人家吧!”苏老爷子次子苏孝正也跟着接口。
法名无言可辩,只能先住下来再说。苏孝方苏孝正的几个儿子,都来拜见三叔,法名淡淡地也不怎么热情。
苏家人料想他修道之人不喜嘈杂搅扰,因之苏家的几个女儿,便没再出来。苏孝方亲自让人收拾了一座偏僻清净的小院子,让法名跟徒儿住了进去。
苏孝方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长子次子以及小女儿是正室所生,小儿子跟大女儿则是庶出。
小女儿取名晴儿,性情乖巧,容貌更是出挑。不仅苏孝方夫妇视她为掌上明珠,苏老爷子更是当她宝贝一样。
这女孩儿却有一宗让苏孝方夫妇头痛的脾气,自幼不爱女红,偏偏喜欢习武练拳。
苏家有位护院,单名一个“明”字。苏明原是苏家家养奴才,只因自小为苏孝忠伴读,自苏孝忠随了游方道人离家之后,苏老爷子竟将对爱子的思念之情泰半转移到苏明身上,特许苏明去本县最有名望的一个老拳师门下学艺三年,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之后苏明变成了苏老爷贴身亲侍。苏老爷每凡出门,也只让苏明随身服侍。以至苏家上上下下,谁也不敢当苏明下人对待。
苏晴儿自小就爱缠着苏明学武,苏明犟她不过,不得不传她一些花拳绣腿,舞着好看,也能强身,但与人争斗,却不济事。苏家长辈宠着她,也由得她去。
这日正拿着一柄剑习练剑法,忽听丫鬟说外边来了一位道长,据说是苏家三老爷回来了。
苏晴儿自幼也曾听说尚有一位三叔游荡在外不知所踪,听丫鬟如此一说,苏晴儿忙收了剑,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