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勤把写给韦家姑娘的诗信塞进柳氏要送去给韦家的一个首饰里,那首饰是个漂亮的项圈,项圈上挂着璎珞,那封信就塞在璎珞扣里,若不是细看的话,根本不知道有东西在里面。
在族学下学后,志勤又带了些东西到几位夫子住的院子去,请李克俭夫子把自己写的策论点评了一番,这才受教非浅的回了家。
第二日,志勤和志森一起回了县里,志森去了卫所,临走时,对于昨日自己错认了徐管家跟志勤说了一嘴的事,志森还有些不好意思,志勤倒是笑呵呵地叫志森不要多想,认错人是常事,何况只是志森一瞥之间看到的,没看清也是情有可源的。安抚好了志森,看志森不再记挂着这件事,志勤稍松了口气。
过了两日,卫一在午时休息用饭的时辰来了县学给志勤复命,说是这两日找遍了县里和镇子以及周围的几个村子,尤其是李家村和大吴村,都没有发现徐管家的踪迹,只找到了那辆志森看到徐管家坐着的马车,是个邻县车行里专门负责拉人的马车,车夫只说坐车的人是在半路上看他的马车没人,才雇了到彭田县的,雇他马车的人在彭田县只转了一圈便叫他出了城,然后便在去往常山的方向下了车,卫一派了人去找,就如大海里捞针,不是那么容易了。
听了卫一的话,志勤思虑良多,可没找到人,也没办法,只能让卫一安排人,在县衙和李家村的徐地主家附近,还有他们村里,都注意着些,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徐管家是徐地主的人,真要是狗急了跳墙,做出对伍家不利的事来,他们也得提前预防着才成,派人在县衙外盯着,就是怕徐管家会直接不怕被抓的跑去告状,至于李家村,那是徐管家生活了数十年的地方,他要真回来,说不定会回去看看的,而他们村既是李家村的邻村,又有他们家和徐管家因为徐家的事的牵扯,徐管家真要回来报复,那自家所在的村子自然也得有人盯着,以防万一。
如此安排后,志勤就把心思再次放在了学业上,弟弟志学因为既要考功名,又要考武举,这些日子比往日里更加用功,习文练武的,劲头不小,作为大哥,志勤虽也没落下练拳什么的,但他没想过从武,便只就一条考科举的路走,所以,万不能输给二弟志学,他更该力争此次就考中举人,否则的话,他岂不是白白比志学年长了三岁。
韦家接到伍家送去的礼物,很快地就回了礼物,柳氏看到有个荷包,上面绣着青竹,便知道是韦家姑娘送给志勤的,于是,柳氏在去县城首饰铺子时,便亲自去县学给了志勤,一同带给志勤父子的,还有一些家里做的小吃食和换洗的衣衫。
志勤回到寝室,同寝室的宁博文不在,志勤便关好了门,拿出揣在怀里的荷包,摸索着荷包上绣着的青竹,一看便知这位韦姑娘的绣技不错,针脚细密,绣样也栩栩如生,志勤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来,打开荷包,看到里面装了一张花信笺,上面写了一首小诗:“梧桐黄梅雨,愁绪如风絮,相思终难解,只有与君聚。”
花信笺是手绘的,所写的四句诗字迹娟秀,是女子惯用的小楷书,将这四句诗颠来倒去的读了数遍,不难看出这诗里表达的质朴真挚的情感,志勤一时心驰神往,唇间的笑纹又加深了几分。自打知道家里给自己相看姑娘时,他便希望能找个懂他爱他的女子,两人和和美美的相伴一生,现在,看到韦姑娘的回信,志勤觉得自己如愿以偿了,他很满意这门亲事。
而柳氏在看到韦姑娘绣给志勤的荷包后,在伍立文回家时,还跟伍立文说了韦家姑娘的事,“他爹,志勤的岳丈家,如今的家底虽不比咱们家,但人家过上富裕的日子可比咱家要早好多年,韦家的姑娘从小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没受过苦,我猜她可能不会种庄稼c养猪养鸭,瞧着她绣给志勤的那个荷包,怕是她的女红还不错,下厨做饭这些,应该也会一些。所以,我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