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向北撤退了,慕容延钊率部进驻马池口小镇安排宿营,同时派哨骑继续盯住辽军,到傍晚陆续有消息传回。根椐信息整理,大概是耶律挞烈欲绕城南下,但李处耘率马军出城追击,加上前路受阻,最终拖得耶律挞烈在昌平县城西南十五里的百花岗重新扎营。
发生的一点意外使得决战的时机来临,耶律挞烈被彻底堵住,除了退回居庸关,他也只能选择决战,而这也是周军乐见其成。
百花岗也不是什么高大山岭,只是平原向丘陵地带延伸所常见的一道南北走向的小山梁,坡度自然也不大,砂岩地形的山上并无林木,表面遍布的枯黄草丛中有了星星点点的嫩绿,这黄绿的色调一直铺向远处,有很大的一片开阔荒地。
二十二日凌晨,当太阳刚刚跃出东方天际的地平线,三万五千余辽军开出大营,在百花岗山梁下列阵,两万关外来的拽剌健儿居中,一万五千西京宫卫军分为三部,步阵前置五千,另一万分列于步阵侧后的山梁上,这种阵形是依地势展开,后顾无忧,而前方三面是攻守兼备。
就在耶律挞烈布阵的同时,周军两支人马到了附近后,也以作战队形推进到战场。袁彦部开出昌平,两万步军以营级指挥为基础,以军为单位分为八个大方阵,每两军组合负责一个方面,列前c左c中c右四军,在山梁正东方向四里列阵。
一般来说,前c左c右三军为中军的坚硬外壳,后军一般是战力较弱的,加上非战斗人员,及民夫杂役后勤辎重等,这主要是作为预备队。但中军往往也是整个大阵的缩小版,只是兵员单位要少点,并不是不设后军就没有预备队。
而侍卫司李处耘部一万二千骑分出两个军遮护步阵侧冀,另七千骑则作为的力量布于山梁北面。同时,殿前司慕容延钊一万骑也作战分为四个梯队,呈弧形分布山梁东南一带,对辽军耶律挞烈部形成了半包围的格局。
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形与双方兵力的配比决定了布阵方式,到了现在,双方都摸清了对方兵力数据了,但马c步战力如何,需要打过才知道。
尽管已方比辽军多几千兵,但袁彦并不敢大意,见慕容延钊部一到战场,便立即派次子袁通携中军作战策略过去接洽商谈,以便到时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