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尾声:人类饲养者6

    “这些东西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一定作用?哈哈哈。”老人笑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道,“小伙子,你太小看这些思想的作用了。若非这些思想的存在,这一代文明早就被毁灭了。根本等不到现在。”

    我默然地想了想,明白了老人的意思,于是追问道:“那茶树是怎么一回事?”

    老人开口道:“那些长生不老的茶树就是神留下来的东西。神留下这些茶树,并指引世人种茶c制茶c饮茶,就是因为茶性冲淡平和,长期饮茶,有助于人类形成冲淡平和的性格,做到和光同尘c与世无争c随波逐流。你不要以为随波逐流不是好词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方可称之为圣人。人类一旦做到冲淡平和c和光同尘c与世无争c随波逐流,那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件,便完全不成为大事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只是不明白为何神对茶叶寄予如此厚望,却只把茶叶种植于四川一地?”

    “问得好。茶这种东西,倘偌只是单纯的饮用,固然有平心静气c养性健体c延年益寿的功效,但是若无一种文化加以引导,对人性转化的作用,难以明显。因此,诸神之间对将茶树留给人类一事意见并不统一,在其中一位神的坚持下,只选择了四川一地种植了少量的茶树,以观功效。随着秦国将蜀地并入版图,饮茶一事才从蜀地传入中国的其他地方,最后逐步延伸到世界各地。而在中国,因为各种思想的交融碰撞,也形成了不同的儒释道三家的茶文化,这些茶文化配合茶叶的饮用,足以影响人心,形成了整个大中华文明圈独特的性格。儒家之茶以和为核心,得益均分,奉中庸之道,求天地之和,即人与自然之和,求人与人之间的和,即人伦之和,求我们自己的身心之和,让自己学会放下。佛家之茶的精神是“正c清c和c雅”,佛家之茶的功能是“感恩c包容c分享c结缘”,佛家之茶的基础是“苦c静c凡c放”,佛家之茶的最终目的在于明心见性!佛家之茶更多的是品味茶与佛教在思想上的“同味”,在品“苦”味的同时,品味烦苦人生,参破“苦”谛;在“静”味的同时,品味遇事静坐静虑,保持平淡心态;在品“凡”味的同时,品味从平凡小事中感悟大道。而道有之茶则是法天生地c自然超脱。道家所倡导的虚静之美,是中国人饮茶的最高境界,其要求的是饮茶者做到物我两忘c宠辱不惊,挫其锐c解其纷c和其光c同其尘,做到对天地自然,有敬畏之心。”

    “这三家思想与茶相结合,特别是茶与道的结合,形成的道教,在道教的期影响下,中国形成了一种神较为欣赏的性格。至少在宋代以前是如此。”见我脸上有不赞同的表情,老人突然补充了一句。

    我默然了,蒙元的入侵,使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沦于暴力的游牧民族的统治之下,中华文明表面上得以延续,实际上骨子里的一些精神命脉是断了的,朱明王朝的统治,并没有完全的修复这一精神命脉,随之而来的满清入主中原,更是使得中华民族的精神断层大大的加大。两宋之际,中华民族那种精神到得今日已经残存无几,那种让神所欣赏的性格自然也就所剩无几了。

    我正想着,却听老人继续道:“中国这块土地,虽然自西汉以来即独尊儒术,但是道家思想及后来的道教到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髓里,而且也是与茶之功效融合得最好的。可以说神最欣赏的性格,并是在茶c道交互影响所形成的性格。这一代文明能够继续延续,就看拥有这种性格的人是不是在人类中占绝大多数,改变目前的状况。”

    “目前的什么状况?”虽然隐约明白老人所说的目前人类的状况,但我还是问了一句。

    果然,老人缓缓地说道:“天生万物与人,而人无一物与天。”

    听到这句话,我不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