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莲儿是旺坪村村长家的三女儿,今年刚满十五,是可以嫁人的年纪了。
刘姓是旺坪村的大姓,原本旺坪村还叫刘家村,后来村里的外姓人越来越多了,这才改了名叫旺坪村,但村长一向由刘氏族人来担任,这一辈就轮到了刘莲儿的父亲。
刘莲儿捏着帕子坐在轿子里出神,一晃一晃的轿子其实远没有牛车来的舒服,但她知道她娘爱面子,是不会想看到好不容易嫁到县城里的女儿坐个牛车回门的。
刘莲儿嫁的是县里有名的黄员外家嫡次子,这对于刘莲儿这样一个村姑来说简直是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好事。
原本以刘莲儿的身份,便是给这黄家嫡子做个妾都要偷笑的,毕竟城里一大半的铺子都是黄家的,连县太爷都要给黄员外几分薄面,只要能嫁给黄家的人,管他是做妻还是妾呢!
因此,黄家上门提亲的时候,刘莲儿的娘亲根本没想到对方是要和自己家做个正经亲家,待听到媒婆说明了黄员外的意思,这才欢天喜地,忙不迭地应了下来。
刘莲儿虽不是什么明艳动人的大家闺秀,却也是个眉清目秀的小家碧玉,放在旺坪村这个不大的地方,也算的上是一朵村花了。因为村长夫人刘张氏的有意教导,从小学的也不是农家人的那套勤俭持家,而是养成了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小姐派头。
按理说,这样的刘莲儿和谢敏学是不太有交集的可能的,然而命运就是这么奇怪,总能让两条毫不相关的平行线产生交叉。
那一年刘莲儿十三岁,央求了娘亲很久,才同意她跟着兄长一起去参加城里的乞巧节灯会。
她生平第一次看到那般美轮美奂,似梦非梦的场景,不由得便目眩神迷起来,等回过神才发现自己竟与兄长在人群中走散,不知不觉间走到了放花灯的贞女河河畔。
这河叫贞女河却是有个来历的。传说二百多年前,城里有个女子名为贞娘,她的皮肤若皎皎白月,双眸比天上的星还亮,她一笑起来,便是百花都要羞惭,鸟儿都要起舞。
贞娘长到十五岁,上门提亲的媒婆都要把门槛踏平了,然而贞娘却谁都不要嫁。镇上的人都不明白,贞娘到底想要找个什么样的夫君,然而贞娘不同意,谁都无法强迫她。
就这样过了三年,贞娘十八岁了,也成了一个老姑娘,却仍旧有许多人坚持不懈地试图打动她,娶她回家,贞娘却始终不肯松口。
在她十八岁这一年,城里竟出了个状元郎,这位状元郎出身寒门,谁想得到居然也能有这么风光的一天。然而这位状元衣锦还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贞娘家提亲,直到两家结亲的消息传出来,众人才知道,原来贞娘这么多年来就是在等待这位寒门学子金榜题名,一时之间才子佳人的故事传为美谈。
没想到好景不长,就在两人成亲后不久,状元郎便不甚跌进了贞女湖中一命呜呼,贞娘痛不欲生,一个月后也在这湖中自尽了。
那时的贞女湖还不叫贞女湖,贞娘死后,好似连老天都对这两个苦命鸳鸯看不过眼,河面竟突然无风而起浪,浪头一浪高过一浪,直把河边的摊贩们吓得面无人色,纷纷跪在地上祈求河神饶命。
后来由当时的知县出面祭天,将那河更名为贞女河,又在河边立了块贞女碑,以示对贞娘自尽守节的敬意。
自那以后,每年的乞巧节时,年轻男女们便纷纷带着花灯来到贞女河畔,向河神祈求能得到状元郎与贞娘那般能够生死相随的好姻缘。
刘莲儿当时虽只有十三岁,却十分早熟,心中自然也期盼着能遇见自己的那位状元郎,因而虽与兄长失散,心中有些焦急,却还是想先放了自己手中的花灯,待许了心愿再去寻自家兄长。
也不知河神是否真的显了灵,刘莲儿许完心愿睁开眼,竟见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