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北伐结束后,一方面蒋介石出于“削藩”的目的,另一方面,据统计,中国当时的军队数已达200万之多,因此c决定裁军,将全国的军队裁减为50个师。当时的编制为废除军编制,师下辖三个旅(部分师为二个旅),旅下辖二至三个团。而后,在1930年,又推出了所谓的“民国19年陆军暂行编制表”将国民党军的编制编为三种,1c甲种师,二旅六团制,2c乙种师c三旅六团制,3c丙种师c二旅四团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一方面都编为甲种师,另一方面又以独立旅,补充旅的名义扩编部队,基本上都成为了三旅九团的编制。如第11师最早的编成是三旅六团的编制,番号为31c32c33旅。3个旅长分别为桂永清c殷绳祖c余仲麟。而后将33旅的旅部撤销,编为31c32两个旅总计六个团;而后又编了个独立旅,3个旅长分别为李默庵c萧乾c李明。再如第1师,系由第1军的第2师,22师与鲁军张克瑶33军的1个师合编而成,为三旅九团编制,当时胡宗南的22师编为第2旅,后调整为二旅六团制时,编为第1旅,把作为杂牌的鲁军张克瑶部裁编为两个独立团,到中原大战时又扩编为独立旅,在追击红军至甘肃后,又编成了1个补充旅,此时第1师辖4个旅12个团。而嫡系各师的独立旅,补充旅在1931一1934年间又大多扩编为师。到1932年6月,国民党又推出了“民国21年陆军暂行编制表”当时准备将所有的国民党军均编成二旅四团制的整编编制,但因为围剿红军与淞沪“一一二八抗战”之故,只有87,88等少数几个师编为此种编制。在1933年,国民党军根据与红军作战所得出的经验,感到以前的编制太大,在与红军作战中很不灵活。
于是又推出了“民国22年剿匪军编制”该编制分为三种,甲种为二旅五团制,除了师辖二个旅,旅下辖二个团,师再直辖一个独立团或补充团,乙种为二旅四团制,即师辖二个旅,旅辖二个团,丙种为三团制,师不辖旅,直接辖三个团。从一些资料来看,当时是前后两种编制并存。如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时,第18军所属的11师为二旅六团制,而52,59两个师则为二旅五团制,在这三个师被红军歼灭后,又将11,14,43这三个师一分为二,分别编出67,94,97三个师,以上6个师均为三团制,再如第1师在西北直到1936年6月仍为4个旅12个团。但以上编制仅实行于国民党中央直辖地区与湖南,山东,陕西等地区,有不少地方实力派的部队的编制是自成一系,如桂系为二二制编制,军辖二师,师辖二旅,旅辖二团,川军则自行编组,混乱不堪,滇军则是总部辖旅,旅辖二团,东北军在九一八之前为军一旅制,旅辖三团,到长城抗战后改为军一师制,师辖三团。晋系虽有军师编制,但其作战与补给的单位是旅。
到了1936年,由于日寇谋我日甚,国民党不得不进行抗战的准备工作,便开始整军,整军的编制分为两种:1935年整理师编制与1936年调整师编制,打算在3一4年时间内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