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去理解,这些与成功与关的词语。
平台
对于曾经有过努力而没有成功的人,大多会抱怨自己缺少了一个成功的平台。很多教师对于平台的渴望,总是始于一种原始的c朴素的理解,那就是一块垫在脚下能够给我们增长一些身高,然后会帮助我们触及一些实在利益的垫脚石。不由得,我们就时时盼着会有人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在我们的脚下塞上这么一块石头。但大多,我们是会失望的,因为没有那么多人愿意塞给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石头可以塞给我们。于是,我们会失望c愤懑甚至是怨天尤人,找了一个结实的借口,从此隐匿在一个慵懒的角落里,一边抱怨着,一边慢慢做实属于自己的平凡。
读过一篇童话,大意是两只青蛙在觅食中进了一只牛奶罐里,罐里并不很多的牛奶却足以让这两只青蛙体验到什么叫灭顶之灾。一只青蛙心想:完了,全完了,这么高的一只牛奶罐啊,我是永远也出不去了。于是,在象征性地挣扎几下之后,它很快就沉没了下去。另一只青蛙在看见同伴沉没于牛奶中时,并没有沮丧,更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地给自己鼓起勇气,一次又一次奋起c跳跃。不知过了多久,它脚下粘稠的牛奶变得坚实起来。原来,它的反复踩踏和跳动,已经把液状的牛奶变成了一块奶酪,而奶酪成了它的垫脚石。最终,它一跃而出,见到了蓝天c白云,美丽的世界。 原来,大多时候,是我们忘了或者放弃了去寻找那块石头。
在我们教师的身边,其实存在着很多成功的平台,比如教育行政c成长圈子c教育媒介等等。大多数人盼望着这样一个成长途径,由教育行政的力量把自己变成优秀教师c名师c能手等等官方的榜样,然后获得媒体的推介和圈子的认可,最终达到成功的巅峰。在我看来,这条路很窄,因为教育行政的平台太高c太少,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教育圈子和教育媒介则不同,它是开放的c大众的c草根的,自己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拥有这个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中充分展示自己。就向“大衣哥”朱之文的成功一样,青年教师是不是可以走这样一条路:以草根的方式,在遍地都是的各种教育圈子和教育媒体(论坛c博客等)中获得支持和鼓励c磨砺与成长,在沟通c交流c反思中不断丰富自己,即使不能得到教育行政的认可,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教育之梦。并且,我坚信,只要你做的足够好,教育行政这个平台也一定会是属于你的。
专业
在今天,我们谈论最多的恐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化一度成为教育领域的时髦语。但是什么是专业c怎么样才算得上专业,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说得透。就像很多人满嘴都是当下流行的网络语c锐词,但其实自己也不知道那些词到底是啥意思一样,说到底是为了好玩,或者是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人家都在说,咱当然更要说。
教师的专业成长当然应该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的,没有教师的成长就不会有学生的真正发展。我们不能总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我们能力不足的挡箭牌,更不能靠着“师不必贤于弟子”聊以自慰。对于现代教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和学生一起成长,并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对于教师来说,最丰富的就是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最匮乏的就是教师的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如果我们不能够通过阅读来及时浸润教育实践,那么我们的教育活动就难免走向经验型的禁锢;如果我们不能够通过专业写作来反思c提升c教育实践,那么我们的教育活动就无从谈到专业化。很多事情,我们也做了,但是可能做得不够精致,所以我们就只能站在成功之外。直到今天,我还是很喜欢一个网友做班主任时常用的班训,“做了,做好了,做精彩了,做到极致了,我们就成功了。”
遗憾的是,至今,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