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持”,把握;“枢”,是门扉的转轴,主管门的开关。“持枢”即把持枢机c掌握关键。本篇与全书各篇不同,言简意赅,让人怀疑是否是残留下来的某个自然段,道藏本也在其注解的末尾这样:“此持枢之术,恨太简促,畅理不尽,或篇简脱烂,本不能全也。”今读其文,意不连属。由此残篇看,本文似乎到人君治世要效法道,之道崇尚自然,“春生c夏长c秋收c冬藏”,顺时而行,有自己的固有规律。人君治世亦应如此,要善于掌握社会自身规律,把握社会运转关键,顺应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来治国安邦,以推动社会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转。其中所提到的诸如顺民生以治世,调动人民的积极性等等,都对为君者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原典    持枢,谓春生c夏长c秋收c冬藏,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枢,生c养c成c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盛必衰。此道,人君之大纲也。    译文    所谓“持枢”,便是讲的掌握自然之道。春万物萌生,夏日万物长成,秋时万物收获,冬季万物储藏,这是自然界运行的正常规律,不可以扰乱和违背。谁违背了它,即使一时成功,终归也会失败。所以,人间君主治世也有应该把握的自然之道,那就是使百姓生息,使百姓安居乐业,把百姓教养成才,并爱护民力,不可使用过度。这种顺应自然的为政之道也是不可扰乱和违背的。违背了它,虽一时强盛,终究会走向衰亡。这种顺应自然的为政之道,是人间君主治国的基本纲领。    以史为鉴    汉朝明君善治国    三皇五帝时代在中国各朝代读书人心中被目为黄金时代c大同世界,它之所以被人们如此向往,其原因可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治国方略。他们依照自然的法则有理有据地治国,他们崇敬美德并使百姓深受教化,他们的治国方针顺应民意,赏罚制度公正严明,于是下大治,所以三皇五帝的声名才会流芳百世,被世人推为治世仁君之楷模。一代之兴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朝领导者的治国方略。    大汉子,威名赫赫,大多善于治国。从汉高祖刘邦建汉到汉武帝开疆拓土达于鼎盛,由于一代代君王的治国方略合乎民意,这才产生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大汉王朝。    汉高祖刘邦起于布衣,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在建汉之后对百姓体贴关爱,废除了前秦很多的酷刑,从而为大汉王朝的巩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祖之后,文帝与景帝两代,为恢复长期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凋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长达数十年不征赋税,很快达到国富民强,国力更为强盛,造就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    汉文帝在位23年,秉持黄老无为思想,休养生息,一切从简。他崇尚节俭,在为君的23年里,从没有增建过任何宫室园林c车骑服饰;而当臣民有不便之处时,就以国家的积蓄来帮助。他从不轻易发动战争,主张以和为贵,大事化,事化了。南越王赵佗自立为帝,文帝便招来赵佗的兄弟,给予厚赐,以德感化,最终使赵佗深受感动,改帝称臣,消弭了一场内战。大汉与匈奴曾有兄弟之约,但匈奴违约入侵,文帝派将领镇守边关,坚守不攻,因为他担心国力不足以战胜匈奴,轻易攻打匈奴最终会侵扰下百姓。文帝在用人方面同样主张无为,以德服人。被分封到东南沿海的吴王因故与文帝不和,称病不肯上朝,文帝不仅不怪怨,还派人赐手杖给他,并传语吴王因年老可免朝。群臣劝文帝用宣吴王入朝的办法将其软禁,文帝表面听从,实际上不予理睬。郎中令张武受过吴王的贿赂,文帝知道后,不但没治罪,反而赏赐他,让他心生悔意。    继文帝c景帝休养生息酿就繁荣盛世之后,汉武帝登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全国访求c推荐优秀人才,给他们立业的机会。兴办太学,修建祠庙,改正月为一年初始,确定历法,规范音乐诗歌,修建祭灵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