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0)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性别差异在社会交往中的体现

    2性别认同与性别刻板印象

    3性别认同

    成年人尤其是父母对于新生儿的性别都是十分敏感的他们想知道也会尽快去告诉别人刚刚出生的是一个男孩还是女孩;他们很快会为新生的孩子取一个男孩的名字或者是女孩的名字;会根据新生孩子的性别來为他或她准备衣服挑选玩具布置房间等等例如父母会为女孩准备色彩明丽鲜艳的衣服为她买娃娃之类的玩具;而为男孩买汽车或变形金刚之类的玩具等等因此孩子一降生就会由于其性别的不同而受到父母或其周围亲人的不同对待然而作为新生的孩子对于自己的性别却一无所知他们要到两岁的时候才会有一些对于自己性别的认识但两岁的时候也只是能够知道自己是一个男孩或女孩仅此而已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年幼的儿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身体特征以及自己的心理感受來看待所有其他的人根据后來凯利等人的研究儿童到了4~7岁的时候会获得一种相对稳定的性别认识

    关于儿童性别认同的过程及意义在目前的社会心理学文献中有着不同的理论和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解释

    精神分析的创立者弗洛伊德在1933年曾经提出儿童对于性别的认同主要是由其对于自己同性父母的“自居作用”所谓的自居作用也即儿童通过想像或通过模仿将自己置身于其同性父母的地位以他们而自居模仿他们的行为包括模仿父母的衣着打扮和言行举止等在弗洛伊德看來儿童的这种自居作用将会提供一种解决“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的途径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以皮亚杰的研究和其发生认识论为基础的强调儿童性别认同中的认知因素和所起的作用认为性别的认同主要來自于儿童认知的发展儿童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性别特点和差异从而进行自我归因即主动把自己归于男性或女性一旦当儿童将自己认同于男性或女性的时候那么他或她也就接受了与其所选择的性别相一致的适当角色因而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当儿童了解到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意义的时候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各种行为努力合乎相应的性别特征因而也就出现了所谓的性别类型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在班杜拉的研究与推动下形成的对于儿童的性别认同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的强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性别认同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社会c家庭和学校的影响而实现的具体來说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父母的行为并学习与模仿其相同性别父母的行为也即做出与自己相同性别父母的相符行为从而获得性别的认同同时当儿童做出性别相符行为的时候也会受到父母的鼓励c支持和赞许;而当其表现出与其性别不相符的行为时就会遭到拒绝c纠正或指责比如若是一个女孩表现温柔c安静就会受到成人的赞许别人会称她为“乖女孩”;但是她若经常像男孩子一样喜欢打打闹闹爬树和打弹弓等那么别人就会称她为“野姑娘”或“假小子”

    以上3种理论是目前社会心理学中关于儿童性别认同的较为经典的理论它们从不同的层面以及不同的理论角度对儿童的性别认同进行了研究提供了他们对有关问題的解释

    但是至今还不能确定究竟哪一种理论是主导男女性别认同形成的主要因素或许可以这样认为男女性别认同的形成是各种理论相互作用的过程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从心理学角度看性别角色是社会赋予某一性别应具备的一整套心理行为模式刻板印象又称为“定性观念”是人们对不同事物进行概括以后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看法它有助于人们在认识某一新事物时获得一个背景信息框架个体随着认知能力的成熟会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