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城中百姓早已听说苏澈立威之势,起初的担忧登时一扫而空,望着苏澈的辇辕倚仗,山呼千岁。

    散宜生主持祭拜之事,待诸侯吊唁之后,又在宫中摆设素宴。

    “父侯囚于羑里,大哥惨死朝歌,我姬发年幼,暂掌西歧事务,有失打点之处,还请诸侯海涵!”

    宴席之上,苏澈举杯道。

    “贤公子客气了!”

    苏澈于城外立威,险些将殷克明就此诛杀,再加上西歧将士的雄壮阵势,更让诸侯不敢轻视。

    因为是来吊唁,宴饮不宜丝竹歌舞,诸侯默默地吃喝完毕,也就纷纷告辞,各回封地。

    但其中也有几位诸侯,譬如蜀州侯c汉州侯c虞国侯和芮国侯,因为羡慕西歧的风俗礼治,于是禀奏苏澈,想要逗留几日。

    这是个宣传西岐的大好机会,苏澈让散宜生安排驿馆让他们住下,妥善招待。

    次日早朝,苏澈闻奏,太颠和闳夭已经回来,正在殿外候旨。

    苏澈顿时大喜,吩咐退朝,然后让散宜生将二人带至书房,姬旦和南宫适随驾而侍。

    太颠和闳夭面带喜色,说费仲c尤浑二贼已经收下了西歧的财礼,只是事关机密,所以不便修书回复。

    “二位卿家辛苦了!”苏澈喜道,“传令下去,本公子明日出发,前往朝歌,进贡赎罪!”

    散宜生等人立即出去安排进贡事宜。

    而苏澈在临行前,则是去见了太姒夫人一面。

    据散宜生说,临行报之与母知,乃是孝道。

    苏澈把太颠和闳夭的话如实禀报给了太姒夫人。

    “此去朝歌,西歧无主,平时事务交于何人?”

    太姒夫人情知苏澈势在必行,也没有阻止,问道。

    苏澈略微沉吟,道:“内事托付兄弟姬旦,外事托付散宜生,军务托付南宫适!”

    “内事托付姬旦?”太姒不解,“姬旦年幼,恐怕难以成事,何不西岐内事托付于姬鲜?”

    “母亲,您放心,姬旦绝对比姬鲜更能胜任!”

    这样的人事安排,不仅是因为苏澈记仇,更是因为姬旦的才能确实要比姬鲜强上百倍,苏澈也想借此机会,多多锻炼姬旦,让他能在将来更好地成为名垂千古的“周公旦”。

    如今西岐乃是姬发主事,太姒夫人虽为姬发生母,但一个妇道人家,却也不愿强行干涉朝政,见苏澈这般力荐,也没再说什么,只是嘱咐他路上小心。

    安排妥当,苏澈便率领一队西歧人马,南宫适命其孙南宫乙随驾保护苏澈,携带着西歧三宝c有莘美女以及珍宝无数,浩浩荡荡地出发前往朝歌。

    一路风景,赏玩不尽,不日便已来到了汜水关下。

    关上将士远远望见两杆进贡幢,上书“西伯侯”的旗号,慌忙报于收关总兵韩荣。

    韩荣正在书房,忽闻来报,不禁皱眉:“西歧的人在搞什么鬼?姬考刚被大王烹杀,又有人嫌命太长,想来送死!”

    但是,西歧既然打着进贡的旗号,韩荣不敢阻挡,于是命人开关放行。

    一路畅行无阻,不消半月,便已抵达朝歌城。

    史书记载,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

    东以淇河为险阻,西以太行作屏障,南北各有三道城垣,外为集市,中为王城,内为宫殿,铺展五十余里。

    古代城池,巨石垒高墙,殷旗招展,士卒拱卫,蔚然壮观。

    站在城门之外,眺望着朝歌城那巍峨的城墙,苏澈心中激动无比。

    “传说中的朝歌城,我苏澈来了!”

    虽然繁华程度无法与现代都市相提并论,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苏澈从七香车上跳下来,进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