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理解水平,但据说在海外流传最广的中文小说似乎是《聊斋志异》,当然,这个说法可能有失偏颇,我个人认为看金庸先生小说的应该比看《聊斋志异》的人要多得多。不过作为一部问世三百余年的小说,仍然拥有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仍然让那些影视投资者乐此不疲地翻拍来翻拍去,自然是说明它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的。

    我个人也喜欢《聊斋志异》,但毕竟古文知识贫乏,读起来自然没有《三国演义》《水浒传》那般畅快淋漓,不免少许遗憾。鬼神之说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众多的信徒,即便是那些高喊自然科学的人们,殊不知数百年前科学与巫术居然师承同祖,UF0和鬼怪都拥有海量的所谓的见证人和证据照片,但都不足以信服于世人,那为什么要说外星人就是科学真实存在,而灵异就一定是封建迷信呢?

    当然,我不想宣扬封建迷信,相反,有很多现代人看似愚昧落后的行为动作其实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古怪的民风民俗,惊险恐怖的居住地理条件,让很多人和事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人是好奇心强的动物,与其道听途说,让一些原本真实的东西被弄得神神鬼鬼,还不如干脆掀起她们的盖头,让大家看个清清楚楚。

    于是我想到写一些故事,一些中短篇的故事,它们可以发生在荒村郊外,也可以隐然于闹市街头,每个故事里多多少少蕴含着一些浅显的道理,或者夹杂着一些几乎被我们遗忘却十分有趣的民族风俗习惯,或者是各行各业的规矩条例禁忌等等。当然,不能过于直白,那样就变成了枯燥的知识纪录片,所以我想到为他们披上一层外衣,以一些离奇而怪异的事件作为弓l子,让一些虚虚实实的人和事充当指明的蜡烛,照亮我们未曾触摸过的世界,他们神奇而美丽,虽然缥缈,却往往真实地存在着。

    其实在故事的开始,我未曾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希望写一些怪异的短篇小说,如同天方夜谭一样每天讲一个故事,以网络作为载体,吸引更多的朋友来讲述他们自己所经历的奇妙故事,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就是我的初衷。不过在接下去的写作中,我开始明白文以载道的意义,所以开始拼命地搜集资料,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也很快乐,痛苦在于有很多事情我都是未曾接触过的,可是我至少要把它们描写得不至于过于虚假,小说可以是虚构的,但里面人物的言行举止起码要符合他们的身份,这是创作的最基本要求。而最困难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如何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习俗和现代人喜爱的悬疑故事相结合,两边犹如一个天平的砝码,说理太多显得枯燥无味,叙事过重又让人觉得空洞虚假,平衡每个故事,成为我最头疼的问题。而快乐则是在查找资料的同时,我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思路和眼界的开阔,将是我受益终生的财富。

    就这样,每次快要放弃的时候,每日的苦思冥想多少还是有些结果,于是我发现灵感并非冒出来的,而是逼出来的,当我最终写完这一百零一个故事时,我感到分外的放松,如同从肩头卸下一副沉重的担子,忽然感觉那些曾经熟悉的,和我日日夜夜脑海里睡梦中相聚的人物即将离我而去,又略觉伤感。虽然是短篇小说集,我却采用了固定人物主线串联的方式,让这些乍看似杂乱无章的故事有了一根长长的线索,这其中虽然有好处使故事不至于脱节,但也有坏处制约了某些单个故事的发展,所以在以后的作品中我还需要更加灵活成熟地运用小说结构的方式方法。

    在众多故事中,虽然不至于质量参差不齐,但多少也存在了我个人喜好的不同,“八尾猫”的温暖,“返魂香”悠远的历史,“老屋”的绝望,“平安夜”残酷的爱,“不穿鞋”中人与人之间脆弱的纽带等等故事,都让我经历着一次次迥然不同的生活体验。我相信自己倾注了思想和道义的作品,是一定可以让读者感受得到的,在字里行间所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