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说完这些安排,曹操又对孙翊道,“吾闻三郎手下兵丁皆骁勇善战,但奈何兵少。既如此,不如三郎率兵跟随后军行动,如何?”

    孙翊一听,脑子转起来了,“让我跟你屁股后面转悠?那我还怎么能在皇帝面前请功啊?再说了,前面还有两个猛人呢,要让你弄去了,我就赔大了。”

    想到这里,孙翊起身傲然道,“伯父何小看人也?想吾虽然年只十一,但也曾先登攻城,自诩颇有勇力。况吾帐下庐江军也非土狗瓦犬尔。若是伯父同意,吾愿率兵跟随妙才、子廉二位将军为先锋。”

    曹操听了笑道,“贤侄此番作为,让吾想起了文台公。当年诸侯攻董卓之时,文台公也是身为先锋的。既如此,那就允你所请。”

    孙翊闻之大喜,忙拱手应诺。

    众人皆去整备兵马不提。

    孙翊回到大营后,和陈到、朱然说了一下情况,正准备休息。帐外亲兵却来禀报,言说曹操长子曹昂前来拜见。孙翊一下子想起了要给曹昂作诗的事情,弄得有些郁闷。因为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诗比较适合给曹昂。

    但是曹昂可不会知道孙翊此时的想法,他兴冲冲的赶来,就是为了孙翊的诗作的。待得进到大帐之中,发现孙翊正在发呆。曹昂轻声道,“贤弟?”

    孙翊猛然惊醒,看着曹昂,连忙起身道,“世兄来了,快坐。”边说边把曹昂让到了座位上,然后令人沏的茶来。

    曹昂笑着对孙翊道,“贤弟怎么了,似乎精神不好?”

    孙翊叹了口气,想着怎么敷衍曹昂,并不说话。

    曹昂皱了皱眉头,沉声道,“贤弟可是有何心事?”

    孙翊此时脑子突然灵机一动,但面上不显的道,“不瞒世兄。只因在来时路上,看到了许多的流民携家带口,四处漂泊。又见到了那路边的累累白骨,心中伤感不已。使我不由想起了曹世伯的那首《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唉~”

    曹昂听到孙翊的话,也是唏嘘不已,道,“贤弟真仁厚之人也,爱民之心溢于言表,为兄佩服。”

    孙翊摆了摆手,道,“如今中原战乱不已,百姓流离失所。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曹昂听罢,细细琢磨一番,道,“贤弟真大才也,这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又能成为贤弟之高论神句也。”

    孙翊苦笑着道,“世兄来此求诗,但吾心中烦乱,却不知道如何写了。”

    曹昂尴尬的道,“哎呀,贤弟,这倒是为兄的不是了。”

    孙翊忙道,“世兄不怪吾失信,小弟就已经感激莫名了。如今,小弟就送世兄一首诗。但此诗略显沉重,还望世兄不弃。”m.22ff.co m

    曹昂听到孙翊的话,立刻眉开眼笑,道,“贤弟这话见外了。只要是贤弟写的,绝对是精品也。”

    孙翊看了看曹昂,站起身,来到案前,铺上帛绢,蘸墨挥笔写了起来。

    曹昂看着孙翊的动作,望着那首慢慢写完的诗作,心中的激动之情可想而知。

    待得孙翊写完之后,曹昂就在案几之上读了起来。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湘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好!好啊!”曹昂起身大叫道。

    这首诗是孙翊抄袭唐代诗人曹松所作《己亥岁二首》中的一首,他把诗句里的“沧江”改成了“湘江”。孙翊想,反正都姓曹,把曹松所写的这首诗送给曹昂,也不算无礼。

    这边的曹昂可是已经激动万分了,双手拿着那副帛绢,在大帐之内来回转悠着,时不时的说一声好。

    好不容易曹昂慢慢平复了一下心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