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且懒散至极,这政事我何尝知之?庐江繁荣,皆陆公、师父及诸位高才之功也。”说到此,孙翊顿了一下道,“想我孙氏之人尚武,小子不才,亦愿追随先祖之训,况此次仅为拖慢江夏军速度,并非正面迎敌。所以陆公不必担心也。”

    陆康听了,瞅了瞅张昭。见张昭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也就不再多言了。

    孙翊这时道,“迁民、募兵之事就交予诸位了。吾走之后,城内事皆由吾师与陆公决之,众人皆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最后这几句,从一个十岁的孩子口里说出,本来似是玩笑。但听在众人心里却是一惊。

    要知道前些日子从谯县回来的孙高、华佗一行人,可是把孙翊为正军法,险杀傅婴这种江东旧部的事情传扬开了。而且看着还没好利索的傅婴,得知那条断臂正是被孙翊下令斩下的,更是觉得惊惧不已。大家此刻才想起来,这个平日里感觉眉目和善,恭敬师长,礼遇属下的小孩子,可是当年登城杀过人的。

    众人忙不迭的都纷纷起身,就连张昭和陆康也都站起来,一起称“诺”。然后各自散去忙活不提。

    且说孙翊带着许褚、孙高,与“猛虎十三卫”一起,急往大营而去。这里要说一下“猛虎十三卫”。“猛虎十三卫”的其中十人正是跟随孙翊去谯县找许褚的那十名护卫,再加上傅婴手下的那四名老兵中的三个。孙翊深感那傅婴等人对孙氏的忠诚之义,所以将他们全都编入了自己的随身护卫中。因为傅婴断臂未愈,所以孙翊留给傅婴一个老兵照看。其余人等正好十三人,孙翊就为他们取名,号为“猛虎十三卫”。至于陈到,孙翊则在孙高回来后,将他送到鲁肃身旁担当护卫统领,并跟着学习兵法韬略。孙翊可不希望,让一个历史上都督一方的大将毁在自己手里。m.22ff.co m

    可别小看这十三个人,他们全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且不说孙策给孙翊留下的那十个护卫,皆武艺高强之人。就算那三个孙氏老兵也是相当的勇猛,能从战场上杀出重围,其能力自不用多言。特别是这几人还都会那个叫“太平阵”的阵法,此番被编入孙翊贴身护卫后,更是将这阵法教予众人。当年的孙坚在剿灭黄巾军的时候,无意间从缴获中得到了一本《太平清领道》,里面有一种叫“太平阵”的阵法,孙坚便详加研究,以为己用。此阵法不光利于大军作战,还很适合小规模,人数少的战斗,所以孙坚就把这种阵型多传给了一些亲兵护卫。那傅婴开始是在孙坚帐下的亲兵,后来被孙坚调去给了韩当,所以对此阵法颇为了解。后来孙坚战死,懂得此阵法的护卫也大多阵亡,因此孙策继承父业后,此阵法已经失传。

    现在这三名老兵将此阵法又带了回来,加上他们的所作所为,让孙翊极为感动,便赐三人“孙”姓,分别名为孙忠、孙义、孙信。而现在照顾傅婴的老兵,孙翊赐名孙礼。这时的孙翊并不知道,自己的赐名会让这个老兵的命运为之改变。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孙翊带着众人赶到庐江大营,此时鲁肃已带众将在营门处等候了。孙翊和诸人见礼后,立刻升帐议事。

    鲁肃先把目前斥候报来的江夏军动向,同孙翊介绍了一下。

    “据斥候来报,江夏军此时已到舒城西南之怀宁,大军统帅为黄祖之子黄射,以江夏水军都督苏飞、荆州大将韩晞为副,军马共计两万。其中骑兵三千,步卒一万七千,江夏水军并未出动。”鲁肃沉声道。

    孙翊听完,看着鲁肃笑道,“子敬兄可有良策破敌?”

    鲁肃在太守府就对孙翊使眼色,现在更是成竹在胸,他朗声道,“三公子且看。”边说边走到沙盘(这沙盘是孙翊闲着无聊之时,想起前世的沙盘推演之事,和鲁肃说过后,鲁肃找人做的)前,道,“初时,某以为江夏军会水陆并进,齐发庐江。若其水军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