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王珏面前的问题确实不少,而王珏认为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有关坦克的性能,还有坦克装甲部队的各种问题。而且在进攻的过程中,这些缺陷开始缓慢的暴露出来,甚至有些影响到了新军的作战。
首先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坦克在维修和检修部队暂时跟不上的时候,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追击叛军溃败部队的过程中,明军坦克部队一共投入了75辆坦克,另外三辆在争夺柳河防线的过程中受损,2辆因为故障在渡河后维修。
可是当天夜里在部队清点坦克部队数量的时候,发现抵达最前方能够继续作战的坦克,只剩下了62辆。其余的13辆坦克都因为各种各样的故障,包括人为的和自身的故障,瘫痪在了追击的路上。
毕竟坦克在目前来开还是一种非常新式的装备,集合了各种新科技成果的原因,最直接的下场就是可靠性略微的降低了。加上因为紧张,不少士兵将坦克开到了复杂的地形中,导致坦克变速箱损坏,履带崩断,倾覆之类的故障出现。
比如说一辆坦克在渡河的过程中因为敌军火炮的干扰,掉入河畔浅水中,最后才拖拽上来,几乎报废。有士兵将坦克冲到阵地战壕内倾覆——总之战时故障率,似乎比实验的时候要高出很多。
另一方面,最后一辆被击毁的坦克损失,原因同样是因为火力不足的问题,在陷入到敌军防线上对坚固防御工事的苦战之后,因为久战不下被叛军击毁。
这也暴露出了一个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问题来:坦克的火力在坚固防御工事面前,还真的不一定够用。20毫米口径的机炮在对付普通阵地和裸露步兵的时候,简直就是神器一般的存在,可在针对敌军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尤其是加装了钢板的防御工事面前,存在一定程度的火力不足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也非常棘手,部队要求至少应该发展一类攻坚用的坦克,装备更厚重的装甲和更强劲的火力,来针对敌军的坚固防御体系。
在进攻的过程中,也不是任何问题都没有出现,至少很多士兵反应,在伴随坦克作战的时候,传统的步兵和乘坐卡车的步兵,并不能很好的配合坦克部队。很多汽车在追击的时候损毁,步兵伤亡多达2000余人,很有必要专门设计一种兵器,来配合坦克部队展开快速突击。
还有同样发生在追击过程中的问题,就是明军的现有火炮装备,很少有能够跟上坦克部队伴随作战的。好不容易有100毫米口径和75毫米口径的火炮被拖拽着跟上了坦克部队,也只是明军所有火炮的一小部分而已。等150毫米口径的火炮渡过柳河的时候,明军的坦克已经在大柳屯和叛军叶赫郝战部打起来了。
空军方面同样让王珏不太满意,明军的无线电设备大多数用在了新军步兵和坦克这类新式武器上面,飞机上并没有装备,虽然明军已经开始实验单翼飞机,前线的双翼飞机却还没有裁汰下去。
所以明军在这场战斗中,也没有能够在空中支援上获得什么可靠的情报,至于说用那种老式的根本没有多少准确度的双翼轰炸机,支援地面作战,大家更是不抱什么样的希望了。
而且在整个战斗之中,装甲部队的数量不够,无法进行更彻底的突击作战,损失承受能力有限。说白了就是一个装甲师80辆坦克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装甲师**作战的需求。必须加强到至少200辆,才可以作为未来战场上**作战的核心部队使用,而战斗中出现的因为部队编制太过庞杂导致的混乱,也让指挥官们颇为头疼。
首先就是装甲营这个编制,在战斗中根本无法进行协同作战。明军部队创造的装甲营编制了一个炮兵连,这个连装备了4门100毫米牵引式榴弹炮,在实战中这个连在架设好火炮阵地之后,就再也无法跟上坦克部队的推进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