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到目前为止,本书已经上传了10万字了;书友们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强大动力!在这里,鄙人厚着脸皮,向大家求鲜花、求贵宾票、求红包、求收藏!恳请喜欢看这部书的朋友们支持一下!浪子在这里给大家鞠躬了!

    万人大会开完后,彭禹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了,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身体就彻底康复了。当然了,这也是他巴豆食用量较小的缘故。

    彭禹在关键时刻痢疾发作,让很多人替他惋惜,认为他错过了风风光光露脸的大好机会;在这些人里面,属劳处长、白校长和父亲他们最为痛惜。和彭禹相比,他们这些人自然没有超前的眼光和见识,看不到背后的阴暗面和那浓重的杀机;故而,彭禹也无法向她们解释什么,只能当着他们的面,装出一副痛心疾首和后悔不迭的样子。

    逃过一劫后,彭禹又开始一如既往地专心致志写东西;由于不用去上学,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彭禹几乎把全部的身心扑在了写作上。那个时候的稿纸,基本上都是三百格一页,每本一百页的那种;不过,彭禹用的和别人不一样,是四百格一页的,是他从区文教办免费领回来的。很显然,彭禹的超大用量和大约每半个月就跑来一趟的举动,让文教办的副主任很吃惊;她实在猜不透,彭禹究竟在干什么,能用这么多的稿纸。尽管如此,她还是每次照发,彭禹要多少给多少,没有丝毫的懈怠和不满;因为,这是上级部门早已决定好的。

    宽裕的时间,产生了高效率;这几天,彭禹每天能写将近两大本子,也就是七八万字,进度非常惊人。虽然如此,彭禹还是感到不满足,他躺在床上常常想:假如现在能有一部配置较高的智能电脑和激光打印机那该多好啊!那样的话,他就可以完全通过人体智能芯片都操控,让编辑好的作品雪片般从打印机里打印出来了;在那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高速度下,他就算每天搞出三四十万字的作品,也是很寻常的一件事。

    然而,现实是冷酷的;拿目前来说,不要说是中国了,就是在美国,适合个人用的电脑微机都还没有成规模的问世呢!而且,目前的电脑,哪怕是较为高级的电脑,无论功能或者是运算速度,都无法和过去的386、486相比的,更别提什么配置超强的高级别的电脑了。

    人生不如意,十有**。灿烂的晨曦,驱走了黑暗,也打破了彭禹的梦想;像一只勤奋的小蜜蜂一样,彭禹又开始了紧张而忙绿的一天。

    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不知不觉中,灾难重重的1976年,已经度过了一小半。

    5月11日,是一个非常好的天气,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一大早,彭禹迎来了两拨客人。

    头一拨客人,是从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风尘仆仆赶来的,七八个人,领队是制片厂的副厂长和准备拍摄《武林志》的导演。制片厂来客的动机很简单,他们就是为了拍摄《武林志》这部电影,和彭禹签订正式合约的。

    像这样的场面,彭禹在前一阵子已经遇到过一回了;那一次,是国家人民出版社派人来和他签订合约的。虽然有了上一次的经验,但是,彭禹还是把父亲拉了过来,让他充当自己的经理人;这种做法,是彭禹从上一世学来的。毕竟,他现在只是个12岁多一点的孩子,像这种抛头露面和他人谈判、签约的事儿,还是由成年人出面的好;这种角色,自然非父亲莫属。然而,父亲只是个偏远地区的教师,无论经验还是见识抑或口才,都不是担当这种角色的料;不过,出于信任的考虑,彭禹只能选择自己的亲人来承担了。好在,那时候的人们普遍十分淳朴,在思想上还没有养成后来那种偷奸耍滑和不讲信誉的坏习惯,再加上彭禹名声在外,故而这份合约签订的很公道也很顺利,实可谓皆大欢喜。

    在把剧本的编写和歌曲创作交给彭禹后,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