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重新走向繁荣富强。
……
早晨6点50分整,竖立在村头的大喇叭准时响起了《歌唱祖国》这首歌。
彭禹猛然睁开了眼睛,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一动不动,静静地品味着这首歌。对他来说,这首歌实在是太熟悉了,按时按点地一年四季都在村庄上空回响,也不知道播放了多少年;反正,在彭禹的记忆里,自他懂事的时候开始,这首歌就在村头像军营里的起床号一样回荡。
现实打碎了懵懂的记忆,彭禹再一次确信自己回到了过去。他的身旁,已经没有了姐姐的身影,姐姐的被褥已经整整齐齐地叠放在了炕角;一如既往,勤快的姐姐每天按时起床,拿着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午饭,在6点30分左右走出家门,和同学们一起奔向学校。
彭禹飞快地起了床,出来才发现,爸爸妈妈已经上班去了;为了让他好好休息,妹妹也不用他照看,被送进了幼儿园。
灶台上,盖着盖子的铁锅依旧冒着热气,里面放着妈妈留给彭禹的早饭;旁边,放着一个搪瓷盆,杜阿姨给的大公鸡早已被开膛破肚,毛也拔得精光,正浸泡在凉水里拔着土腥气。昨天,妈妈在晚饭桌上就说了,要在今天晚上给彭禹炖鸡吃。
彭禹拿起笤帚,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准备洗脸时,发现水缸里只剩下半缸水;于是,他又拿起扁担去挑水。对于11岁的孩子来说,扁担有些太长了,铁皮桶又太大,没办法,他只好把绳索缠绕在扁担上,调好长度,然后去水站挑水。好久没有干这种活儿,彭禹感到有些生疏,再加上年幼力小,挑着大半桶水晃晃悠悠地走了三趟,才把水缸挑满。
稍稍喘了口气,彭禹洗了把脸,从锅里拿出妈妈准备妥当的早饭,开始吃饭。早饭有干有稀,干粮,是妈妈蒸好的金黄色的玉茭饼,稀饭,是温热的小米粥,外加一小碟芥菜腌制的咸菜。
玉茭饼自然是由玉茭面做成的,属于粗粮和大众主食,面质粗糙,没有白面爽口;不过,那时的粮食大多没有施用化肥,都是无公害绿色食品,所以吃在嘴里口感不错,香味扑鼻。在彭禹的记忆里,这已经就很不错了,因为在小时候,他还吃过质量和营养价值更差的红薯面、高粱面和高粱米等等。
吃饱饭后,估计时间还不到8点,彭禹不知道该干什么;因为在这个时候,大人们已经去上班,孩子们也去上学了,就算找人聊天,恐怕也是白搭。现在,村庄里大概只剩下一些老头老太太了吧?彭禹根本没有和他们交流的欲望。
忽然,彭禹将目光落在了灶头的旧画上。这画已经有些年头了,陈旧而残破,上面画着水塘、鱼跃、稻田和牛羊,下面写着几个大字:“发展农牧业,建设新农村”。由于表面溅满了油渍和污渍,很多地方已经面目全非了。
嗯?鱼?彭禹脑子里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件事情。
记得小的时候,有一次,彭禹和唐方去黄河边捞小鱼,准备拿回来给妹妹养着玩;遗憾的是,两个人拿着玻璃罐头瓶子在河边转悠了大半天,也没有捞到几条鱼。不过,正午过后,当他们顺着大渠往回走,准备在挖排干遗留下来的渠沟里洗手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一条条受了惊扰的鱼儿在水面上乱蹦乱跳,个头肥大不说,看样子数目还不少。这一下,可把彭禹他们乐坏了;二人不顾天气已经有点转凉,脱掉全身的衣服,只穿着小裤衩就跳进了水里抓鱼。
排干是人们在开春时挖的,宽不到两米,深不足一人,经过一个夏天和秋天的沉淀,水已经不太多;两个少年叉开腿坐在里面,水位才达到他们的胸间。彭禹和唐方一人把着一边,叉着两条腿坐在水里,往前慢慢挪动;一边向前移动,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