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     恩师郑玄应蓟王所辟,出仕蓟国的消息,很快遍传长学山阳。     有人欢喜有人愁。     弟子们收到师命,立刻整理行囊,即日随同北上。一行人等将在蓬莱港登船,横渡渤海湾,逆入巨马水,泊在南港。那时,蓟王将亲迎。     亦有不少人心生惴惴。恩师门下弟子众多,蓟王岂会不做区分,悉数收留。万一遣散大半,又该如何是好。     比起疑窦渐起的长学门生。门下督郑泰,却意气风发,难掩得意。     来时,主公早已明示,郑玄门下弟子,当多多益善。若能一锅端来,自是大功一件。     所谓“名师出高徒”。郑玄门内弟子,能力如何先不论。品行自当无可挑剔。又谓“德才兼备”。即便身无大才,若怀美德,亦可称良才。对整个吏治体系的维护,大有裨益。     孔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亦不过得七十二贤。郑玄门内,堪称治世大才者,自当凤毛麟角。然众多弟子,即便皆为百石少吏,对蓟国吏治,亦是极大的补充。     只因时下,礼法与道义,并行于世。     须知,为助冀州六国主重整吏治,蓟国抽掉了大量基层少吏,奔赴六国。乃至国内官吏,捉襟见肘。能得郑玄门内补充,不啻为雪中送炭。     蓟王用人,德才并举。有才无德,为祸更烈。心怀不轨,焉能与民秋毫无犯。“一只老鼠坏一锅汤”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     后世门阀垄断国政。国君唯有与门阀结亲,方能保住江山大位。如此便形成了,“结好一批,打击另一批”的畸形政治生态。轻则结党营私,重则党同伐异。权谋乱舞,祸国殃民。形成了后世皇朝,根深蒂固的“官本位”劣根。     在刘备看来。此种手段,弊大于利,断不可取。此举,与“血洗一半去拯救另一半”的杀丁减口休克疗法,如出一辙。     于是乎,姻亲联盟,门当户对,皆是些后世门阀的惯用伎俩。     英雄莫问出处。     女子拥有法定继承权,夫死入宫改嫁为帝后。开明如斯,又礼法森严的两汉。作为“实封制”最后一个皇朝的一位藩王。     刘备断无需如此下作。     在蓟王看来。需要区分的,唯有善恶、敌我。     出身、学派、门第,乃至个人嗜好、信仰等,皆不应另作区分。     为何?     泱泱华夏,有容乃大。     后世那些玩弄权谋的“官场变形术”与“官场现形记”,不应也不该出现在我煌煌天汉。     如前所说。当重文轻武到极致,便会将儒学升级为儒教。彻底阉割国人的尚武精神。于是“好男不当兵,好女不嫁丁。”好孩子皆在寒窗苦读,梦想金榜题名时。再无闻鸡起舞,投笔从戎。遗祸千年。     弱国无外交。切记。     唯有强权才是仁政之基。正如明君方可行高薪养廉一般。不可本末倒置。     后世皇朝之所以权谋盛行。正因只剩儒以文乱法,再无侠以武犯禁。     在我大汉,纵舌灿莲花,敢挡利刃否。     文武双全,方是王道。正如蓟王这般,两手都很硬。很硬。     收到门下督郑泰,六百里传。刘备大喜。     郑玄何人也。     说是汉末第一经学大师,亦不为过。有他出任上庠令,太学坛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许诺的千栋良宅,蓟王已命国中良匠细细修整。务必要在船队抵达前,诸事完备。千余弟子,拎包便可入住。以安其心。     蓟王此举大有深意。     若只为安置郑玄门徒,太学宿舍足可。何须如此铺张。     赠与独栋良宅,便是诱其举家迁来。     所谓“安身立命”。一旦举家迁入,出仕蓟国便成为不二之选。     蓟王求才若渴,足见一斑。当然,此处亦得见,拥有一片稳固“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