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
王莽很为难
王莽很高兴
王莽很低调
王莽很喜悦
他尊重了大家和太后的意见
因为是做了皇后的父亲
按礼数王莽是应该涨工资加封地的
当然了
大家也是这样要求了
可王莽一如既往的推辞了
太皇太后知道自己侄子就是这么个人
就答应了王莽
后来又说到了彩礼的事情
因为毕竟这里还有女儿的事情
王莽不好全部推辞掉
只接受了一部分
把其他的财物
都分给了给女儿做陪嫁的人家
王政君在继续感动的同时
觉得还是有点过了
就又给侄子的女儿加了一点彩礼
结果王莽又只收下了一部分
其他的都给别人分了
王莽的场面功夫做的确实不错
可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
也许是宣传还不够
不过没关系
捧场的人来了
陈崇
是当时的大司徒司直
他是相当的崇拜王莽
一直想给偶像歌功颂德一下
就是苦于文笔不够
可对偶像的热情是无限的
陈崇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张竦
张竦是个博学多才的读书人
他提笔成文替陈崇给朝廷上了一封奏章
这封奏章涉及面很广
这里简单摘录一些
以下内容是我亲眼所见
安汉公开始为官的时候
社会风气很不好
攀比奢侈现象十分严重
那个时候他王家一门受宠
可以说是势大气粗
基本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可他没有随波逐流
严格用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
吃穿简单作风朴实
尊老爱幼照顾朋友
孔子说
苦中能作乐
富贵依旧知礼仪
称赞的就是安汉公这样的人啊
他做侍中的时候
原定陵侯淳于长犯了大逆不道之罪
虽然淳于长是他的表兄弟
可安汉公没有徇私
坚决主张要诛杀淳于长
当年周公诛杀管叔流放蔡叔
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就是因为这个
汉成帝任命他做大司马
把大汉江山委托于他
汉哀帝继位后
高昌侯董宏为了迎合皇帝
想让丁姬做皇太后
完全不顾国家体统
是安汉公挺身而出
弹劾了董贤
这才让朝纲不乱
安汉公还否决了陶国太后和太皇太后同位就坐
这也维护了朝廷的尊卑秩序
诗经上说
不吃软
不怕硬
不凌弱
不畏强
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当时
安汉公是诚心诚意的辞掉大司马的位置
可定陶国太后他们一撮人
为了排除异己排除隐患
愣是把他赶回了封国远离京师
让安汉公蒙受了伍子胥屈原一样的冤屈
诗经上说
贤人留不住
国家要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