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都应了!”玉贵妃娘娘见自张天浩走后,永乐公主一直是痛哭伤心,虽经张天浩劝慰,但现在还有些愁容满面,不愿与人多谈。是以一见她主动说话,便赶紧应道。
“成哥哥已去!乐儿不复他想,请皇娘应允,让乐儿出家吧!”永乐公主低垂着眼帘,轻声说道。
“乐儿当真为了谢少侠,竟要放下你父皇和为娘?”玉贵妃娘娘惊言道,话音中,充满着伤心和无奈。
“请皇娘原谅乐儿的不孝,成哥哥不幸身死,乐儿是万念俱消,不愿独活于世。娘和父皇若不许乐儿出家,乐儿就只有待百日后,自行了断,以慰成哥哥的在天之灵。”永乐公主说着,不由又轻声哭泣起来。
“好,好,乐儿不哭了!若乐儿真想独伴青灯古刹,才能心安。待为娘与你父皇商议一下,若你心志已定,为娘虽则十分不愿,也只得许了。”玉贵妃娘娘不愿看到永乐公主,那付伤心的样子,只得点头说道。
……
十日后,在京城香山西坡侧,一座不大的天缘庵中,发生了一件,令天下人议论不已的奇事,大明永乐公主将要在此庵中,出家为尼了。
这天,辰时刚过,大队的皇家车辇,便突然驾临了天缘庵的山门外,令一向清静的天缘小庵,顿时喧闹起来,人们是奔走相告,传言着大明永乐公主,在此出家的消息。
玉贵妃娘娘此时,亲自驾临天缘庵,来此为永乐公主出家送别。永乐公主怕父皇见了自己出家的情形伤心,便要父皇就留在紫禁城中,不必到庵中来。只是永乐公主临行前,特意来到父皇的宫中,给父皇跪下磕头,感谢父皇十几年的养育之恩。既是如此,也令皇上伤心,愧疚不已。
这时,天缘庵的主持师太秀玉师太,带着庵中众尼,亲自出来迎接娘娘和公主殿下,见贵妃娘娘和永乐公主走出车辇,秀玉师太赶紧上前,合十一礼,口中低喧了一声“阿弥陀佛!”然后,陪着娘娘和公主走进了庵中。
这永乐公主,此时全无一点皇家之女的样子,虽是素衣洁面,但仍清丽可人,秀丽如花,令人一看,便是一位国色天香的俏佳人。
秀玉师太陪着贵妃娘娘和永乐公主,进到庵中大殿,才细一观永乐公主的娇美容颜,不由十分惊讶,稍一思虑,秀玉师太便道:“贫尼观公主殿下,如此容颜,并无出家为尼之像,为何公主殿下定要出家呢?”
“师太不知,乐儿自小体弱,六岁时几已夭折。哀家情急无法,便曾请一位大师为之诊治。那位大师言道,此女与佛有缘,十八岁后应出家为尼,便可终生无虑。否则,难过二十。今年翻年一过,乐儿便快二十了,因此,哀家不敢涉险,便将乐儿送来此庵,请师太为她主持吧!”玉贵妃娘娘叹了口气,说道。
秀玉师太一听,便不再出声,仅对身边的一位中年师太,轻言几句。那位中年师太便赶紧进去,一会儿,庵中所有三十多位尼姑,一齐来到殿中,在殿中排成了数排。并在佛祖的塑像前,燃起了数柱高香。
秀玉师太这时身着法衣,率着众尼姑们一齐向佛祖,连磕了三遍头。然后才来到玉贵妃娘娘近前,低声了一句,玉贵妃娘娘便走到大殿当中的一个铺团上,躬身跪下,然后,恭恭敬地向佛祖拜了三拜。
随后,玉贵妃娘娘又让一位太监,向庵中捐赠了白银万两,以作资助。
这时,秀玉师太又让永乐公主,走到大殿当中,也在一个铺团上跪下。秀玉师太在永乐公主磕头礼佛后,才从一位中年师太手中,接过一把金剪刀。
秀玉师太执剪在手中,并未立即下剪,却又把庵中的一些清规戒律,一一说与了永乐公主听,随后,秀玉师太问道:“这些庵中戒律,公主殿下可曾听明白?”
“弟子明白,定会谨遵庵规,不敢有违!”永乐公主恭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