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比如他鼓捣世家把农奴大量迁往关外的事情,如果不是李世民内政做的好,关内百姓,又不知道有多少家庭沦落成了世家子的农奴。

    有了良策,还需要有明君的支持,一件事情才能办好,现在就是,李世民和孙享福的双打玩的还不错,内部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外部局面大好,未来前景可期。

    “嗯,你说的没错,民族融合,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从晋末大乱,直到现在的几百年时间里,又有几个民族,真正融合到了汉民族之中呢!咱们任重道远啊!”

    孙享福点了点头,眼神坚定的答道,“道路再远,咱们也要一步步的走,十年不行,就用一百年,一年年不行,就用一千年,只要贯之如一,总有一天,能够实现的。”

    李世民闻言,赞赏的看向孙享福道,“你说的好,只要贯之如一,总有一天,能够实现的。你心里还有什么促进民族融合的策略,尽可说来,如果可行,朕必从谏。”

    看来,李世民还是嫌孙享福倒的豆子不够多了,孙享福在脑海里想了想,却是道,“其实没有什么巧,除了此前臣说的,加大文教宣传之外,陛下还可以多跟他们走动,民间不是还有句俗话,叫做远亲不如近邻吗?您经常去跟那些少数民族走动,自然会加深跟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走动的过程中,再给他们送点生活物资,治病良药什么的,他们能不感激陛下的恩德么?”

    “呵呵,你小子倒是说的好听,朕的国库现在还能饿死老鼠呢!那来的东西送给他们?”李世民无奈的笑道。谁不想做一个到处散财,收取民心的好皇帝呢!前提是,你得有财可散啊!

    孙享福闻言却是笑道,“钱的事情,其实陛下不用担心,大唐如今边患已除,未来两三年,经济形势必然大好,提前消费一点,也没事,而且,您忘了臣之前跟您说的一个事情么?”

    “什么事情?”

    “咱们大唐明年将会产出大量的棉花,制造出来的棉布,将会大大的冲击麻布,丝绸市场,而如今,即将进行的这些改革,将会让现金交易成为市场主流,这会使我大唐原本产出的麻布,丝绸更加掉价,如果不早作防备,到时候,国内商品进入掉价的恶性循环中,便宜的,可是与咱们大唐有贸易关系的那些胡商。”

    李世民闻言一愣,孙享福给他的信,他很仔细的看过,而且,还拿给马周分析过,可目前为止,他也只是想到了减少种麻,提前让那些种麻的农户转型,却没有想过,大唐市面上大量的存货该如何处理。

    丝绸毕竟少,随着大唐的经济发展起来,使用的人会多起来,价格倒不会出现大幅下跌,最主要的还是麻布料,就目前而言,大唐九成以上百姓的衣物都是麻布料,民间制作的储备十分多,一旦大幅掉价,损失的可是百姓。

    对于物价的调控,李世民也是两眼一抹黑,没有那个古代的人会碰到这种从产能不足,一下子就跳到产能过剩的情况,所以,又用询问的目光看向了孙享福。

    “陛下,臣建议您明年春耕之后北巡。”

    “北巡?干什么?”李世民对孙享福突然提出来的这个建议有些发懵道。

    “当然是给咱们安北大都护府的百姓送衣服布料啊!最好连薛延陀部的百姓也送上,免费送,这样,就能把咱们国内产出比较多,且便宜的麻布料派上用场。”

    大唐的人口并不多,随着明年棉花的大量种植,麻布这样的淘汰产品必然无用,但朝廷不能坐视百姓受损,将其收购起来,拿到北方去收买民心,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岭南人,他们更加需要是的穿在身上清凉无比的丝绸。

    “这个亏,朕倒是乐意吃,可朝廷负担的起吗?”

    李世民想通了孙享福说的重点,顿时觉得这个提议很靠谱啊!要是自己北巡的时候,给所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