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正月,防御使刘审jiāo去世。当地官吏百姓到朝廷上书,以刘审jiāo生前有仁政的理由,恳求将其尸体留葬在汝州,以便能够侍奉他的坟墓,后汉隐帝下诏准许。汝州百姓相互聚集在一起痛哭,安葬了刘审jiāo,为他建立祠堂,按时举行祭祀。身为太师的冯道对这个为民办事的好官却不以为然,更不加以称赞,却说:“他的为政,没有超过别人的地方,……只是能推广公正廉洁慈善仁爱的心并且实行罢了。”冯道嫉贤妒能的嘴脸一览无遗。
二、关键时刻推脱责任,或模棱两可不表态。后晋高祖天福元年(936)八月,后晋高祖任用冯道守职司徒兼侍中。并下诏:中书知印只委予上相,从此事无大小,都委jiāo给冯道办理,可见对冯道的重用。但他对于后晋高祖关于用兵谋略的征询,却回答说:“征伐是国家的大事,取决于圣上意志的独断。我是个书生,只知道谨守历代的成规而已。”此时反倒忘了他是一届宰相。
乾三年(950)郭威写书信给刘承,说自己是被众军所逼迫,召冯道先回京城,留下赵上jiāo、王度侍候。冯道告辞上路,隐帝刘承对冯道说:“我这次前来所依靠的,是您这位三十年的老宰相,所以没有顾虑。如今郭威夺走我的卫兵,事情危险了,您有什么计策?”冯道默默无语。站在隐帝身旁的客将贾贞,见冯道如此,便怒目而视,准备杀他。隐帝刘承急忙劝说:“你们不要草率鲁莽,这不关冯公的事。”这个隐帝也真是善良,自己身处危难时刻,冯道都不出手相救,反过来还要救冯道的xìng命。
显德元年(954)二月,后周世宗听说北汉主领兵入侵,准备亲自率领军队抵抗。冯道想不出好的办法,随波逐流附合群臣的否定意见。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废话。世宗说:“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未尝不亲自出征,朕何敢苟且偷安!”冯道说:“不知陛下能不能成为唐太宗?”世宗说:“以我的兵力的强大,打败刘崇犹如大山压碎鸡蛋罢了。”冯道说:“不知陛下能不能成为大山?”
三、卖主求荣。乾元年(848)七月,郭威向太师冯道请教良策。冯道说:“李守贞自认为是老将,士兵之心都归附于他;望您不要吝惜官家的财物,要用以赏赐士兵,这样就夺走了他所倚仗的优势了。”郭威听从了冯道的这条计策。从此众人之心开始归附郭威。
乾三年(950)十一月,太师冯道率领百官拜见郭威,暗示他说:“侍中这一路不容易啊!”
周太祖广顺元年(951)正月,后汉太后颁下诰令,授予监国郭威传国玺印,正式即皇帝位。
显德元年(954)四月,冯道去世。史称他著《长乐老叙》,自述历朝荣誉礼遇的情况。欧阳修却评判说:“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批评说,冯“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
批判他“国亡则图全苟免,迎谒劝进。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并给予他“兹乃jiān臣之尤”的评价。
综上所述,如果说,冯道的“无廉耻”是为了在“狼虎丛中也立身”(《偶作》),那么,将这种“立身”建筑在牺牲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基础上,他则将无愧于“兹乃jiān臣之尤”这个称号的。与冯道相比,和凝在唐长兴四年(933)任主考官时就以自己能再任宰相的自信和持有范质将承自己的“衣钵”(当宰相)的预见,再加上在天福五年九月果然就任宰相,并称其职,立下巧平安从进叛乱的功绩,说明她不但能胜任宰相之职,还具有识人善任的能力。但是,历经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四朝为什么她只当了一届宰相,却总是任由不作为的冯道站在前台呢?正如司马光先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