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但安从进始终对石敬塘依凭契丹的力量当皇帝的做法不服气。因此,总想着自己取而代之。

    天福六年(941),安从进派使者带着表章到蜀国,请求出兵为攻打金州、商州作声援。使者到达成都后,后蜀主孟昶遂与群臣商量,他们一致认为:“金、商二州路险遥远,兵力少不足以制敌,兵力多水陆运输粮秣难济。”于是,后蜀主便推辞了这件事。安从进乃不死心,又向荆南求援,同样被婉拒。安从进发怒,失去了理智,反而向后晋朝廷诬奏高从诲谋逆。高从诲自然不能承认,就把实际情况向朝廷进行奏报,并请求发兵帮助朝廷去讨伐安从进。

    这一年的八月份,后晋高祖准备出大梁去东巡。到了九月份,突然宣布任用和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仔细分析,这大概是后晋高祖的一个策略。虽说安从进意yù谋反是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高从诲请求发兵征讨也事出有因,但是只要安从进一日不付诸行动,就没有理由进行讨伐。所以,对于朝廷外部,后晋帝就采取引蛇出洞的招数,看看安从进是否真反或敢反。在朝廷内部,任用和凝为相,也并不是出于真心的重用,而是对和凝先前不满于自己凭契丹之力坐上皇位而通告拒客行为所实施的报复,或者说是借此机考验和凝是不是和自己一心。倘若安从进谋反起兵,和凝征讨无方,那就证明她与安从进是同伙,这时和凝就会因此而受到重处。那时,失掉的不光是相位,还有xìng命。如果和凝能够为成功平息安从进谋反出力,就说明和凝通告拒客只是一种求贤的策略,并不是和自己过不去。所以,能否成功平定安从进谋反,对于和凝来说也是xìng命攸关的大事。后晋帝此招可说是一箭双雕,事实上是将安从进这颗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和凝。如果和凝征讨成功,那么,即除掉了心腹大患安从进,又成功地对和凝实施了考察。反之,和凝就有可能成为替罪羊。

    当然,和凝对于此事也是了然于胸,她自然知道事态的严重xìng。平心而论,自从当了宰相,她也不想苟同于冯道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作为,最起码是要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何况,为“筑太平基”做贡献还是她一生的追求。再说,即就是安从进造反成功,也不见得对民族有什么好处,说不定也是暴君一个。加之,谋逆与反谋逆,连年征战,倒霉的还是老百姓。所以,就现实来讲,对于安从进的谋反,如果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硝烟再起也将有负于自己所信奉的“道”。同时,她也觉察到,后晋帝选择安从进即将谋反的时候东巡,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既然他能做出这样有战略意义的事,那么就应该对安从进的征讨有所安排。想到此,她认为,为了谨慎起见,应该再请示一下皇上,看看他的高见,以免自己的设想与皇上的意见发生冲突。

    于是,她便问道:“陛下车驾将出,安从进若此时造反,当何如防备他?”

    据前述知,后晋高祖此举,除了是要借和凝这把刀,除掉安从进外,还要以此来考察和凝的立场和能力,到底具体如何讨伐安从进,此时他心里自然也没有底。所以,又将皮球踢了回去,反问和凝道:“依爱卿所见如何?”

    和凝心想:“皇上此次出行,不知何时才能回朝。如果安从进得知皇上出巡,随即起兵造反,此时派人向皇上禀报,再取得征讨旨令,这一来一回就要耽误掉很长时间。所以,不管安从进反与不反,都要做好应战的准备。兵书云:‘患在百里之内,不起一日之师;患在千里之内,不起一月之师;患在四海之内,不起一岁之师。’正所谓:有备无患。所以,要极早做好准备,否则贻误战机就等于误国。何况,既然我在朝中当宰,就不应当败于反贼。否则将贻笑天下。唉!不管怎么说,先弄到征讨令就能把握主动权。”

    想到此便说:“以臣料之,先人有夺人之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