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起,至昭宗天复三年(903),汴宋节度使朱全忠拥兵迫昭宗从凤翔还京,尽诛朝内外宦官止,一百多年以来朝廷反宦官专权的斗争成果毁于一旦。等于是恢复了旧制,自取灭亡。
二,封伶人周匝为刺史,亲军中跟随后唐帝转战南北而未被封侯的人对此无不愤怒叹息。
三,对薛昭文有关抚兵慰贫,避免扰民的建议不予采纳。反而听信宦官邪说,大肆扩充侍妾和宫女。
四,后唐帝游玩打猎,纵容随从践踏庄稼,为合围野兽损折士兵。
五,以自身利益为重,如为避暑不惜耗费巨资扩建皇宫;视察修筑坤陵不利杖杀忠良罗贯。
冯道以师长自居对和凝的担忧自然要问有所答,其《天道》曰: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其意思就是说,自己只管做“好事”,不要预测前程,天命自有公道。这一任皇上不行,还有下一任。当然,他所说的“好事”只能是不顾国家人民利益的自保之策。
并以其《偶作》表述了其独特的立身之道: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从这两首诗中可看出,冯道立身之道的核心就是持“善”心做“善”事。如果说前述是对人思、行两方面的规定的话,那么其《舌》则用:
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对为人如何控制“言”作了明确的阐述。很明显,这种“无为”(实际是明哲保身的不作为)思想与和凝所持“主上还应梦傅岩”,“不假朱云傍槛来。”的政治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和凝自然不能与之苟同,但主观上又不愿对“师长”的错误观念进行争论,因此,她试图用事实来证明和纠正冯道的非正确观念。
和凝违心地笑着答道:“吾今果逢(冯的谐音)道,真可谓:‘可道(指冯道之名),非常道。’也。”
冯道听后大笑说:“此乃笑谈耳,不足为信,不足为信。”
由于与和凝接触较多,冯道发现小于自己十六岁的和凝有时乍看上去步态蹒跚、迟钝缓慢,有些老态龙钟的样子,便对和凝的年龄有所怀疑,他急切地想知道,这粉妆下面到底是一张怎样的脸面。就悄悄地问和凝的仆人说:“你家主人到底多大年纪了?他xìng格温和,行动迟缓,倒像是一位耄耋老者。”
仆人答:“哪里的话!他只有二十七岁,走路稳当着呢,我怎么没看出来。”
仆人回去后又将此话告诉给了和凝,和凝自然心知肚明。于是,就要设法挽回这种不良影响,若被旁人戳穿后,官当不成事小,丢了xìng命划不来。于是,有一日特意到冯道家里去拜访,寒喧过后,和凝突然问道:“冯大人,你买的这个新靴子花了多少钱?”
冯道抬起右脚来,说:“不多,九百文。”
和凝不等他说完就跳起来,大声训斥仆人道:“你这蠢货,冯大人买的靴子和你给我买的那双靴子一样,你竟然花了一千八百文?还夹得我脚痛。”
和凝说完还揪住仆人要打,冯道见状站起来又指了指左脚说:“和大人先别急,这只也是九百文。”
这件事传出来后,和凝的急xìng子算出了名,及时地纠正了外面关于她“动作迟缓,老态龙钟”的说法。
但对于和凝的年龄,冯道仍心存疑问,他又说道:“看来和先生果真是年轻气盛,不过,贵著《香奁集》多以女子思远为主,若除去香草美人之喻,倒像是有所亲历的脂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