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争斗,自是不提。
五月份,襄王就皇帝位,年号为建贞。宰相萧遘因不服从襄王监国之命,罢官而去。“河中百官崔安潜等上襄王笺,贺受册”。朱玫与襄王也“大行封拜以悦藩镇”,“诸方镇受其命者十六七”,“诸道贡赋多之长安,不至兴元”。于是,就形成了与僖宗所处兴元相对立的伪政权,朱玫被委任中书侍郎宰相等职。同时,大行封爵拜官之举,其目的就是为了求得各藩镇的支持。朱玫还派遣吏部侍郎夏侯潭等到河北,派户部侍郎杨陟等到江州、淮南,分别传达伪皇的旨意,扬州高骈也进呈表笺劝襄王李称帝。
此时,韦庄在兴元得到了江南周宝已经接受伪朝廷命令的消息。在此情形下,她只能为周宝的糊涂感到遗憾。
那么,僖宗皇帝究竟能否重返长安,还是伪皇上就此享国?在此情形下,韦庄的接驾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所能够做的只有静观其变。
于是,韦庄就打算借此机会游览一下塞北。她先到了阳(今陕西千阳)。阳是周孝王因非子(秦人祖先)在渭一带养马有功,便给非子“分土”封为附属国。又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文公四年(762),秦文公来到渭,重游先祖故地,感叹说:“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于是就将此作为定居地,秦国由此而逐渐倔起。韦庄面对秦国故地阳的美丽风景,有感而作《阳间(一作阳县阁)》:
水悠悠去似,远山如画翠眉横。僧寻野渡归吴岳,雁带斜阳入渭城。
边静不收蕃帐马,地贫惟卖陇山鹦。牧童何处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声。
此诗形象地描述了美丽的陇渭风光。在阳她还听说,西北方向有一个著名的古城安定郡(固原)。此郡“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铺”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也是对外经济文化jiāo流的jiāo通咽喉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经此而至西域各国。
秦昭王曾在此修筑长城,防御义渠戍侵犯。汉代时在此设萧关成为关中的北大门。汉武帝刘彻曾6次幸临于此地,东汉(32)光武帝刘秀曾率大军,在此讨伐叛乱。十六国中的夏国国王赫连勃勃杀死羌族破多里部首领,吞并安定(固原),并建都于此。北魏(534)字文泰从都城洛阳进军在此讨伐侯莫陈悦。字文泰之子北周武帝宇文邕幼时曾寄养在安定(今固原)刺史李贤家中六年。
有唐一代,对安定郡的军事战略作用更是重视。“安史之乱”以后,整个甘肃皆为吐蕃控制,安定陷于吐蕃势力达80余年。直到前朝德宗建中四年(783)才以清水盟约,划定了边界。以六盘山地区“泾州西至弹筝峡西口(三关口)”为唐蕃北界,吐蕃的控制线向东推到了六盘山、陇山一线。在与突厥、吐蕃近百年的战争,唐朝在此设置了石门、制胜、六盘、木峡、木靖、驿藏、古硖七个关隘。前朝太宗李世民、肃宗李享都先后在此巡查过牧马业,这里逐渐成为有唐一代最大的养马基地。
安定郡南的九龙山犹如九条巨龙由香炉山奔腾而出,十分壮观,北有著名的须弥山佛像石窟。北方雄浑气势与南国的秀丽兼而有之。韦庄一直都想去看看,只是没有机缘。此次机会难得,若失之jiāo臂,不知何时才能再来。既然已距此不远,这么重要的地方,此时不去瞻仰,更待何时?再说,她还有另外一项重要事情,那就是咸宜观一别,“玉郎(李亿)薄幸去无踪”(《天仙子》)。后来,又听人说,李亿“塞远久无音问(《定西番》)”,到底在那方之“塞”却不得而知,何不趁此机会前往相寻。于是,打马扬鞭(经今甘肃)直达安定(今宁夏固原)。十分遗憾的是,寻找李亿无果,倒是与张使君相识,临行前作《题安定张使君》云:
器度风标合出尘,桂宫何负一枝新。成丹始见金无滓,冲斗方知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