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多考虑三五年空间,再往后便想不下去了。

    要克服啊,体制里有个笑话:村长想明天的事;镇长想下个月的事;***想明年的事;市长想三年的事;申长想五年的事。

    方晟要训练自己凡事预留空间的能力,把一个地方发展轨迹、规划思路拓宽到十年。这方面要向屈纪纲学习,他五年前制订的百铁发展规划在方晟手里居然不过时,这才是真正的前瞻性眼光。

    不知不觉想到凌晨两点多才入睡。

    会议期间——吃饭、抽烟等机会接触了不少新老朋友,谈得最深入的有两位,严华杰和陈皎。

    算起来严华杰在副申长兼****位上好几年了,眼睁睁看着朱正阳、方晟急起直追进了常委,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未免有些心焦。

    这就是过于专业领域领导岗位的特殊性,在某个阶段只要有功劳、有业绩、专业技能突出,能够提拔得很快。但到了天花板层面想打破非常艰难,基本没有可能。

    严华杰是典型的例子。

    他在县、市、省会等层级都破获大案,系统内赫赫有名,加上方晟和爱妮娅外力推动,提拔速度胜过屡有奇遇的朱正阳率先位列副省级且为实职领导干部。

    然而到这个位置后,头顶便是冰封三尺的天花板,百分之九十的副申长兼****就止步于此。

    原因在于再往上只有两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调到京都**部,这种概率比中彩票大奖还低,除非你是钟组部安排到基层挂职锻炼,或者屡建奇功受到京都高层点名表扬。

    第二个途径也容易不到哪儿去。

    **出身副申长往上提拔,申长、副申长等抓经济工作的都不可能,宣传、组织、统战等各有各的系统,你不可能闯人家的地盘,这叫术有专攻,那么申委常委里只有一个名额,即申委副书计兼任的正法委书计。

    问题是这个位置的重点在申委副书计,而非正法委书计,只不过为了体现正法委的重要性而让申委副书计来兼,不是说正法委书计就能提拔为申委副书计——从概率来看,正法委书计位置提拔到申委副书计的不到五分之一。这跟****兼副申长的意义正好相反,不会因为你是副申长就兼任****,而是因为**厅的重要性必须让****由副申长来兼。

    克服最大的障碍,接下来面临非同寻常的激烈竞争:首先县、市、省都有正法委机构的存在,要提拔干部肯定系统内优先;然后正法委负责协调的公、检、法可谓群雄并争,没有强弱之分;最后还是概率,也就是副申长兼****能提拔到申委副书计的情况实在太少。

    究其原因,当前趋势申委副书计已不象过去基本沦为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作为申委书计、申长的人才储备岗位,这样的特性决定了选拔条件必须是综合类人才,懂经济、能抓管理、基层经验丰富等等,詹印和孟大舟被提拔为申委副书计正是基于这个逻辑。

    毫无疑问严华杰并不符合继续进步的逻辑。

    其实方晟还压了个秘密没说。

    京都高层和钟组部在临海申长任命问题上给予爱妮娅特别选择权时,陈皎、卫君胜都私下请方晟“多多美言”,当时方晟脑子里想到的却是严华杰!

    在爱妮娅面前,方晟轻描淡写提了下陈皎和卫君胜,意料之中被断然否决。用爱妮娅的话说一个“色.狼”,一个纨绔公子,到临海来能发挥什么作用?要不是姜源冲年纪大了,我倒宁愿他过来帮忙。

    那严华杰呢?方晟亮出底牌。

    爱妮娅沉默了会儿说我脑子里有这个名字,但……让我想想再作决定。

    爱妮娅需要想什么?

    此时两个名字在脑海里盘旋:一是朱勤,一是严华杰。朱勤抓经济的能力以及协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