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琪已经一岁多了,也正是活泼可爱之时,马上就被两位明王人手一个抱起来,脸上的喜悦久久未曾散去。
再因阔别已久的李奶奶返回来,府内人均团团围将上来,自是好一阵的纷乱异常。
该有的礼数尽到了,寻个当口就来到明王的书房。
现场只有两位明王、三代长子李昱李方伦和李之,老三李呈李效晟则赶去了临淮郡王府,去恭请清绮的父亲临淮郡王。
老明王李桐首先说起:
“估摸着大体局势你已经有所了解,前些时日我还与关鲁公谈及这些,你小子之前的一切情势判断果然无误,九成九都在按照你的预测发展下来!”
李之摆摆手,“咱们还是先论要点,一旦长安城有武家势力参与进来,会受到很大擎制!”
明王笑道:“想来颛孙亲家那里早与你有了交待,说说看,你的打算如何。”
李之摇头道:“前后不过三两句涉及话题,我哪里有具体打算,不过倒是认为没必要太详尽证据!”
于是将自己的意见大体一说,李桐点点头:“至少目前为止,太后离不开武家势力的帮衬,或许正是如此,牵扯的人级别越高,打击力度反而更不见效果!”
“淞王也是一直这样认为,但八王显然心有不甘,总想着势必要讨个水落石出!这段时间,武氏对于李姓皇族的打压也着实狠厉,尤其军方的一些势力,几乎每天他府上都会有李姓人找上门去,心里也是焦恼啊!”
嘴里说着,明王脸上一片愁容。
李桐忽然笑道:
“如今你可明白,正文为何当初一力劝说你从大理寺退出来的原因了吧?大势如此,绝非三两个朝中重臣所能左右的,李姓的夹起尾巴做人正是大势所趋。目前太后的酷吏政策已经正式施行,你还在位子上就万分作难了!”
李之回以笑意:
“暂时的退出,只为了将来的再行崛起,这时候可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小不忍侧乱大谋啊!十几年后再看,至少我们还有性命投身社稷,凭一时火气之人呢?”
明王叹道:“若说心里没起伏那是骗人,就是唯恐三代廷尉之名在我这一代败落了!”
“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就如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若非我不够资格,否则另几位王那里也要劝上一劝。大唐今后大势的主断权还在洛阳城,起事的关键人物还是在储君,你我再是皇族嫡系,也不如武氏身边人的作用巨大,既然已成人家的眼中钉,更不可轻易冒头,不然只会被沦为旁人的脚踏石!”
李之苦笑着发一通牢骚,继而凝言道:
“八王的确有些冲动了,不过在他那个位置,不提手下人多考虑也不现实,我们眼下的目的就是劝说其适可而止,武家人里有大能谋士,定然也会想到此处!”
“你是说武家推动流言散布仅是表面文章?”明王很是惊异。
李之点点头:
“根据武家明知太后的篡谋之策,当然不会放过武氏势力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以此推断,或许长安城这些鼓噪者,就是他们先行推出来的替死鬼,若想追究武氏族人,怕是没那么容易!而且建成王如此为李姓皇族卖力,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恐怕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这一点倒不是李之根据前世记忆得出,历史上并没出现此时的十王。
他是依照对武家以及未来局势的了解,才有的这番推论。
果然有此一说,比任何说服之辞都有力度。
因为明王心里很清楚,长安城能够不分脱离洛阳的影响力,几位留守的王作用巨大。
仅以目前长安城的商业行情和未来走势,已经轻易动它不得,不然整个大唐经济都会有地震般地颤动。
大唐当前是超级帝国不假,但四面环伺的敌国也不在少数,一旦大唐经济根基动摇,就会招来倾覆而上的外敌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