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负责唱名之人是一位三旬壮年人,底气显然比庞御史足太多,大嗓门即使纷乱环境下也能听得明白。/p>

    /p>

    一千三百多名取其中六百进阶,不可谓不高产,只要文理通顺,寓意适合均可通过。/p>

    /p>

    所以,此人语也是极为迅,不然六百篇诗目念下来会耗去很长时候。/p>

    /p>

    而且以长安城命题实在过于寻常,导致《长安颂》、《赋长安》、《盛世豪景》之类名目相同者很是普遍,遇到此类情形,就需要口颂出诗文前两句,更使得名单宣告过程无限拉长。/p>

    /p>

    仅从念出诗句里,李之就可听出来,像是如他那等心思者大有人在,虽说并非句句不离阿谀奉承,唱颂宣扬,但也都是些正面词汇。/p>

    /p>

    这时他才完全放下心来,之前心内小小余忌感才消失不见,但久久不曾出现《早朝大明宫》公宣出来,也让他心下有些忐忑。/p>

    /p>

    毕竟是重生来到此间,日夜熏染厚重年代思想集蕴,李之自是无法与此个朝代人相提并论,他所剽窃诗文虽均是大家之作,但总担心他所读到后世典藏,对于诗文原有出处有所讹误,导致原文作者正活在当今,对李之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祸灾。/p>

    /p>

    对于诗文本身通过他并没有担心,且不论文人性情秉执何如,诗意与文字构架都摆在那里,没有特别突出之处,也不会被后世历朝历代品鉴为传世之作。/p>

    /p>

    如此过得几炷香时候,那人话锋才忽而一转,“上述诗作均为顺利进入第二轮作品,但一千三百多幅作品里,我们同样评出来前十名!接下来就由御史庞大人亲自宣布十人名单!”/p>

    /p>

    李之很清晰感知到身旁左右两侧,有人在轻吁一口气,他心中何尝不是如此。/p>

    /p>

    庞御史令取一份名单在手,走上前高声宣道:“在宣布之前,我谨代表所有参与作品评鉴人员说一句。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诗文大会名次排行也仅做一个参考,每一诗文实际内在几无正确评定。除当今圣上之外,现世任何人也无权真正评鉴准确无误,或许留给后人论断评说才更为合理!因而,此类排名更多也就是个形式,诸位在座文坛新秀、大家们可莫要过于执拗其中!”/p>

    /p>

    他这话可谓是滴水不漏,也是言之有理,于文字上找出具体高下,实无具体事例、严格标准作为评定依据,尽管此理人人知晓,但未有此篇开章,殊难平抑某些人胸中不忿。/p>

    /p>

    如此一来就属于有言在先的光明正大了,日后再是心胸狭异之人,也难说出半点不是来。/p>

    /p>

    “按照之前惯例,我这里宣读诗文名目,由柳翰林来朗诵诗文全部,也好尽量做到公明公开!接下来,我宣布第十名,诗文名目为《长安夜寄情》。”/p>

    /p>

    那名柳翰林就完整将全诗内容,不急不缓念诵出来,这一篇《长安夜寄情》已相当形象描绘出长安城夜色景貌,诗意尽管含蓄温和。也能体察出来,通过借景抒情,侧面颂歌了一下当世朝政清明,长安城百姓富足安康。/p>

    /p>

    自单纯诗句上来看,写景如画,动静结合,意境深远,无疑也是可传诵久远名句了。/p>

    /p>

    一阵掌声后,庞御史才接着宣读,直到第二名出现,那《早朝大明宫》才被宣布为第一名,李之心中担忧消失不见,但另番忐忑也随之而来。/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