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进行,以及中国军队被迫退入第一道既设防御阵地,淞沪战场的中国pào兵,除右翼作战军外,皆分散配属各野战部队,建制大者1 个营,小则1 个连,形不成集中火力,有些甚至纯粹变成了“灭火队”,对敌构不成威胁。在这种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官兵们多么盼望能有一支威力强大的pào兵部队!正因为如此,战场上出现了一种既奇怪又合理的不合谐现象:各级指挥官视pào兵为珍宝,极yù使其在主要作战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便随着战斗重点的转移,不断地将pào兵调来调公,结果有些部队仅仅劳碌奔波千转移阵地的路途上,反倒没有认真地参加战斗。第21 集团军(桂军)8 月下旬投入淞沪战场时,带来了一个山pào营,火pàoshè程只有1200 公尺,口径又小,一直未能使用,在战场上拖来拖去,反成累赘,后来廖磊干脆命人将大部分山pào用火车运回了桂林。

    到10 月初,上海外围的防御战更趋激烈,军事委员会从各地陆续调集部队到淞沪参加战斗。鉴于pào兵不断增加和组织作战的需要,第3 战区成立了pào兵指挥部(指挥官刘翰东少将),辖pào兵第3 团第1 营、pào兵第4 团、pào兵第10 团1 个营及pào校练习营(2 个连),在小南翔及马陆镇附近占领阵地,全部火力指向唐桥站以西、蕴藻浜南岸及广福以南地区,支援第21 集团军的战斗。另以教导总队pào兵营配属左翼作战军守卫原阵地。

    pào兵指挥部所属部队实施步pào协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发生在10月21 日。此前,根据战区命令,第21 集团军所部第174、第176,第173师、第66 军、第19 集团军所部第98 师,于19、20 两日组成三路攻击军,准备对敌进行反攻。21 日19 时,全线pào兵对敌实施压制、破坏shè击。因pào火威力不足,旦有的部队又未能在夜间进攻前查明日军火力点,有效配置pào火,故此pào击未能收到预期效果,三路攻击军均于次日遭挫,伤亡惨重,且波及其他部队,全线相继撤退,致10 月26 日大场失陷。

    纵观淞沪战场中国pào兵战况,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有两条:一是装备低劣;二是缺乏经验,许多pào兵指挥员,包括部分高级指挥官,都只是在形式上接受过德式或日式的pào兵指挥训练,缺乏具体现实的针对xìng研究,尤其欠缺对如何在劣势装备条件下打好仗、打胜仗等重大战术、技术问题的研讨,一旦进入战斗,便无法应付。以其昏昏,必不能使人昭昭。如在战役初期进攻敌人据点时,pào兵便不晓得用重pào对敌工事瞄准shè击,徒使攻击增加难度,部队遭受伤亡。第14 师在南、北塘口战斗中,师参谋长郭汝瑰嫌分散配置的pào兵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打得不解渴,即将帅山pào营的8 门山pào集中放列,实施火力急袭,一气打了100 多发pào弹,遭敌海、陆pào火猛烈还击压制,幸是夜间,该营伤亡不大。师长霍揆彰知道后即说:“你不要勉强,我们是劣势装备,两家伙打烂了,就没有了。”从此以后该师再也不敢组织集中shè击了。再者,协同作战训练不足。许多部队从未开展过步、pào协同训练。战前,京沪警备司令部曾一再请求,派重pào与坦克到预定战场,与步兵进行联合演习,因其少而珍贵,舍不得用于训练,结果在战场上,步pào指挥与行动协调不起来,需要pào火支援时,有时却没有,不需要时,倒真打了过来,造成步兵、pào兵间相互埋怨,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发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战斗中被誉为“神pào”的浦东pào兵,战斗持续时间长,战果显著,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说来颇有些令人难以置信,所谓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