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集中火力。这些发展皆为朱瓦特(Elmo Zumwalt)、贝格利(Worth Bagley)以及特那(Stansneld Turner)等上将当年所强调者 [ 原注:渠等系1970年代初期出色之海军将领。朱瓦特自1970至1974年担任军令部长,贝格利在这段期间为其首席副手。特那在1972至1974年担任海军战院校长时对海军的影响最大。渠等极其创造力与想象力,但对保守的海军而言,渠等违反了传统。 ] 。由于指挥管制需要集中火力,但又无须集结兵力,故笔者将于本章适当部份再予详细讨论。笔者已略微提到长程武器衍生出之新研究领域。兵力移动至战场(战略机动)与移动至适当位置进行攻击并赢得胜利(战术运动)两者之间,吾人已难加以区别。鉴于战斗可在远距外发生,故机动之价值可能降低,起码已有所改变;而机动部队快速运动至现场之战略能力,亦因飞弹之shè程与力量而丧失作用。然而另一方面,长程投shè系统使速度有了新的战术意涵,舰船可藉此脱离敌军长程飞弹之瞄准范围。

    从历史经验得知,运动之目的有三:

    取得优势,集中兵力进行攻击或防卫。除战略因素外,舰队运动之重要xìng已降低。

    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攻击。这项要素之重要xìng永远不变,但舰船与飞机速度之重要xìng相对降低。

    闪避武器以达防护功能。在这方面速度的重要xìng增加。灵活度仍然重要,但难以和以往相提并论。

    火力

    战争史上最为著称的发展是武器shè程之大幅增加。帆船时代约为2哩,大pào时代为15哩,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达300哩,今日更高达600哩以上。由于配备核弹头的洲际弹道shè程达到半个地球,吾人已达到作战的高原:核战发生时,全球就是战术战场。

    尽管这种趋势存在,最大shè程却不是战术人员关心的事务,有效shè程才是重点。帆船时代,舰pào有效shè程不过300码,白pào(carronade)shè程更短。大约在1900年时,亦即追瞄尚未问世时,一艘战舰在2,500码的shè程约需50分钟方能瘫痪一艘敌舰。到了1914年(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在1万码shè程内只需10分钟即可使敌舰丧失行动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大口径舰pào之效能见图7-1(须具备以下条件:能见度良好、海象尚可、运用视觉测距仪),当时火力管制系关键所在。其数据系约略估算,并未将烟幕掩护列入考量。在科罗奈耳海战(Battle of Coronel)、福克兰海战(Battle of the Falklands,1914年)、或在日德兰(Jutland)战斗巡洋舰的作战中,如能见度良好,万码之外即可分出胜负。能见度不佳时,舰队可效法德国公海舰队(High Seas Fleet)迅速将队形展开,避面陷入险境。

    图7-1 战舰舰pào命中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雷达的涵盖距离改变了此种情形。舰pào搭配改良shè控系统后,精确度大幅提升,即使中口径pào如5、6、8pào等,最大距离shè击亦可精确命中目标。 [ 原注:吾人须切记,第五章所提,在所罗门群岛时舰pào效能之问题可能还会发生。 ] 从1889年到1948年的50年间,舰pào有效shè程增加了十倍。

    日益提升的舰pào效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却因飞机角色的崛起而逊色。但飞机本身亦有武器投shè最大距离与有效距离之别。1930年代,陆基B-17轰zhà机旨在攻击航程内之战舰,然效果不彰。轰zhà机难以获得远距离之海上目标,且无论在任何距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