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一下子由晴转阴,慢慢垂下头去,继而泪如泉涌。
见此情景,我还真是后悔先问这个话题。
这时,她用随身带的汗巾沾了沾泪水,随即,启玉齿说:“此话说来活长,钦差大人听奴家给你慢慢道来。”她说道:
奴家有个死皮赖脸的堂兄,名叫杨国忠。平日里倚仗奴家贵妃的名誉,无恶不作,四处招摇过市,横征暴敛,招了不少人怀恨他,要说奴家倒霉就倒霉在那个无赖身上。说实话,奴家除了得到陛下特别宠爱外,从未做过一件坏事,要灭堂兄奴家没有话说,说奴家祸国殃民,奴家一千个一万个不服。
那个叫安禄山的一心想夺大唐江山,打着“奉密旨讨伐杨国忠”为幌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提兵二十万在范叛乱。一天晚上,长安人看不到“平安火”,人心惊惶,顿时乱成一团。陛下悄悄地带着奴家的姐妹、皇子皇孙等,在陈玄礼将军的护卫下,惊慌逃往蜀地。刚到马嵬驿时,将士们在太子李亨的挑唆下,数万士兵鼓噪着,说祸国殃民的扬家豪门不除,他们就不再保圣驾,陛下被逼后不得已而为之,下令将我兄弟姐妹通通溢杀。当时奴家也认为,再也活不成了,看见士兵们溢杀奴家姐妹时是那样的凶残,那样的无情。奴家早就吓晕了,后来为什么没有溢死奴家,奴家也不知道。现在奴家猜测,要灭我杨氏一门,挑唆将士不保圣驾,全是太子李亨,要夺他父皇江山,使出的诡计,这叫一箭双雕。
听她讲述后我认为很有道理,随即又问她是怎样去到东瀛国的。
她说:“这话说来就更长了。”她喝口水继续说道:“奴家后来听侍女红缨说,陛下啥不得让奴家被活活溢死,就含着泪水找老太监私下偷偷商榷,请他来个偷梁换柱。将奴家的衣裳全部换成侍女红缨的,并找贴身侍女红缨去替奴家假受死。”
行刑的士兵见了替身侍女红缨,还认为是奴家,都吓得颤抖,迟迟不敢下手。老太监为障人眼目,一把夺过士兵手中绳索,往侍女红缨的项上套去,假意溢死了她。
奴家醒来后,在两个侍女的陪同下,花两锭银子,去百姓家买些妇女的破旧衣裳换上。悄悄混入去蜀地的人群中。奴家本以为能逃走一劫,没想到偷梁换柱的事被他人泄漏了。
可恶的太子到灵武后就称帝了,硬生生夺了陛下的江山。为了斩草除根,就派亲信到马嵬坡刨开坟墓看,确是一座空墓,李亨得到回报后,又立马派亲信四处追杀奴家。
奴家和两个侍女穿着民妇的衣裳,翻秦岭,过蜀中,跨州越县,终于来到太蓬山避难。并得到道友们的同情和呵护。没想到,李亨派的亲信又跟踪赶来。
道友们商量下来,为了摆脱再次被追杀,只好再找个人来顶包,侍女红缨愿主动替奴家而死。当时奴家生死不愿意,沒想到,侍女红缨确背着奴家偷偷吞金而亡,道友们只得将她的尸体掩埋冒充是奴家。
刚埋葬红缨不久,太子的亲信就赶来了。亲信问奴家是怎样死的,道友们扯谎说奴家得瘟疫而死。亲信仍不相信,又刨开坟墓,见了里面的尸体才是信非信的离去。
不久,陛下派来的亲信也赶来,还给奴家带来陛下的一支发簪作为永久的记念。并且支召叫亲信护送奴家去找东瀛国来的和尚帮忙,恰逢东瀛国有艘商船在长江口停泊,东瀛国和尚从中撮合,商船主收了二百两银子才愿达奴家和侍女绿果去东瀛国,不久商船漂流到东灜国半岛的唐渡口,奴家和侍女被赶下船来,万般无奈,奴家就下嫁给一个叫山口的渔夫,为其生下两个男孩,不久染上重病而暴亡了。灵魂就下了东瀛国地狱,在黑暗的地狱里待了很久很久。
贵妃高兴地说:“好呀!奴家终于魂归故里了。”
看她那高兴劲儿,我又问她:“贵妃回到故里,你最想见到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