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出军费的,不然的话,咱们岂不是亏本了?又帮别人看家,又要自己出钱?三万,倒也合适,之前段肃顺自己养了三万大军,也养得起。只不过咱们来帮他们看着大理国,他们只出军费似乎不太好吧?”
潘惟吉到底是将门子弟,轻咳一声:“监军大人,我听家父曾经提起,说是大理产的马匹,长途行走甚好,虽然身材矮小,不能和辽国的高头大马相抗。但是能负重,能走山路,用来用军马甚是不错,现在大宋没有产马之地,在边市和党项人交易的马匹,配给骑兵之后,剩下的就不多了,况且用那些好马来做拉车运粮的军马,实在是有些暴殄天物。末将以为,不如让大理国每年进贡一些马匹到大宋充着军马,不知道监军大人意下如何?”
谢慕华似乎在后世看鹿鼎记的时候,韦小宝和那个谁谁谁打赌赛马,吴应熊就是叫人从云南送了一批马来,准备逃往云南的。这样看起来,云南的马或许真的很有可取之处,不管怎么样能把从边市买来的优秀战马保存下来,用大理国的马来做运输的军马,就已经省了不少了。而且就算是那些不怎么样的马,大宋从边市购买,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好提议,还有什么?”
谢慕华赞道。
潘惟吉被谢慕华一夸,顿时有些飘飘然起来,这些人还没有提出多少有建设性的意见,潘惟吉就已经先提出来了,隐约中自觉高人一等。
“监军大人,只是我还是觉得不妥,怎么说大理国也是白族人和乌族人的地方,咱们汉人在大理的很少,单凭军队是不是能控制住大理?”
曹琮想了想说道。
谢慕华反问道:“是大宋人多,还是大理人多?”
曹琮急忙答道:“自然是大宋人多!”
谢慕华沉声道:“太祖皇帝有命,男子十三岁就可以成婚,咱们就说十六好了,五十年便是三代人。现在大宋地方是大了,可是人少,太原连连征战,一路人只有不到几万户。生儿育女是人之天性,现在看起来五十年增加了三代人,大宋的人口就可以翻至少两倍,这五十年里,咱们不断往大理国移民”
谢慕华不经营的抛出了移民这个概念,接着说道:“在大理,是汉人少,白族乌族人多。可是我们不断往大理国移民,二十年之后呢?汉人就差不多和大理人一样多了,再过二十年呢?这块地方的主人到底是汉人还是白族人呢?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
曹琮暗赞一声,谢慕华这一招可不错,不动声色,现在并没有什么限制,宋人去大理还是大理人去宋国都是抬脚就去了,既然没有限制,在朝廷刻意的安排下,到时候大批汉人涌入大理,别说四十年,或许二三十年,大理国就再也不是白族人说了算了。
寇准到底是古书看得太多了,居然冒出一句:“大人为何不考虑和亲?”
和亲?谢慕华一想起来和亲就有气,那是和亲吗?把汉人的好女子嫁给番邦异族,就说王昭君好了,为了汉朝和匈奴的“友好邦交”下嫁匈奴单于呼韩邪,并且被封为“宁胡阏氏”可是在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
这是什么样的侮辱,别提什么匈奴的风俗,汉人的女子为什么要遵照匈奴的风俗?为什么男人们保护不了自己的国土,却需要一个女人嫁给父子两人来保卫国家的平安?这不是女人的屈辱,这是中华男儿的屈辱,如果国家真的强大了,还需要用女人的去换来国家的hé pg吗?如果能像强汉盛唐之时,打得匈奴突厥望风而逃,还需要牺牲汉族的女人去换来所谓的hé pg吗?
hé pg从来不是靠联姻的来的,尽管联姻起过一部分作用,但是决定hé pg的,还是实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