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支持以来,汉人就失去了北方屏障,数十年来中原北门向辽人敞开,辽国人的马刀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高高悬挂在汉人的头顶。不知道哪一天,契丹铁骑就会南下,血洗中原。
赵光义灭了北汉之后,幽燕就成了他最后一个心腹大患,手握二十万雄军的赵光义一则为了保卫新生的北宋政权,二则为了建立个人威信,于是挥军北上,于辽国人一较高下,就是赵光义的不二选择!
这二十万精锐禁军,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毕生心血,这些战士普遍身高要求在一米七至一米八之间,体形“琵琶腿,车轴身,取多力。”
经过多年的内战锻炼,这时的宋军无论是战斗经验还是作战能力均为北宋史上最强。
年轻的战士们斗志昂扬,刚刚消灭了依附辽国的北汉政权,柴荣,赵匡胤两代军事伟人都无法拿下的雄城太原,被他们一战而下。眼下,宋军的士气正是最高峰,收复幽燕,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小菜一碟。太原不就是最好的样板吗?
“最晚明天黄昏,我们应该就能追上皇上的大军了!只怕我们人还没到镇州,皇上就已经收到我们的飞鸽传书了!”
天色暗淡,疲累了三天三夜的将士们升起篝火,吃着干粮。杨延昭摊开一张地形图,身旁七郎杨延彬举着火把为他照亮。
坐在一旁的谢慕华哭丧着脸,摸着大腿。以前也曾经骑马玩过,不过那都是一路小跑,最多跑十来分钟就下来了。这一下,连续在马上奔驰了三天,大腿的皮都磨烂了。好歹这马还算温驯,一路上没给谢慕华使性子,要不然的话,更让他吃不消。
这一队骑兵只有一百人,却是跟着杨继业南征北战的精锐战士。
兵,贵精不贵多。
谢慕华看着周遭的战士,静悄悄的围在火堆前吃饭,没有人喧哗,没有人随意走动。在任何一处停留的时候,自然马上有战士在外围警戒。这支精兵,上下一体,令行禁止,果然是名将杨无敌带出来的精兵。
“谢大哥,吃点东西!”
九妹递过来一张面饼。她少女脾气拼死拼活也要跟着杨延昭来河北。不过杨九妹到底是将门虎女,武艺出众。杨继业自己又是个不识字的文盲,被女儿磨了半天,只得同意六郎带着她一起出发。
佘太君不放心这个小女儿,索性让杨八姐跟着一起出来好了。八姐这个女孩冷静沉着,聪明伶俐,不像九妹个性冲动,有她在一旁照看的话,就放心多了。
谢慕华接过面饼,咬了一口。
“谢先生,接到消息,今天,大军已经从镇州出征。皇上已经诏告天下,要收复幽燕了”
谢慕华略微思索:“皇上从镇州出发,必然要去定州。我们这一行人马今夜再辛苦一次,连夜抄近路,务必要在后天赶到定州!”
杨延昭答应一声,急忙吩咐士兵准备去了。
谢慕华拿出水袋,灌了口水。心里一阵低叹,今天已经是六月十二,大军从镇州出发,六月十三就到了定州,一天一夜急行军一百八十里。赵光义真的太急了!
要知道中国古代的军队,在非战斗状态下,每天的行程是在六十里到一百二十里之间。赵光义这样豁出命的急行军,简直是拿二十万精锐将士的命来开玩笑。可叹的是,赵光义的身边都是经验丰富的大将,却没有一个人敢反对!
而且,一路风餐露宿,苦不堪言的宋军将士,到现在还没有拿到攻克太原,平定北汉的封赏。原本高涨的士气,就这样一点点被赵光义给消耗的干干净净。
谢慕华拍了拍脑门,还好赵光义这个人军事上的才能远远不如的他大哥赵匡胤,他的聪明才智用在内政上还行,打辽国人?防御还凑合,主动出击就没赢过几次!要不然自己拿什么去盗他的大宋?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