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黑亮:“抓得一个,恶人便少一个;审得一个,天下便干净一分。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

    王朝和马汉打探归来,又带回两条突破性的信息。

    一是就在几日之前,闻说王大户将女儿王绣许了城西刘家的独子刘彪。

    二是这刘彪虽是一介书生,但他的老爹早年却是镖局的一名镖师,认识不少江湖上的匪寇。

    至此,案情已有七分明了。当日那掷刀杀人的道士,只怕不是道士,而是刘家延请的江湖人物。

    是夜,文水县衙大张灯火,夜审梁文祈一案。

    文水县地处偏僻,百姓平日里精神文化生活极为贫瘠,难得逢上名满天下的包青天审案,自然挤破了脑袋也要一睹风采。当然也不全是为了包大人,展昭、公孙策及四大校尉各有拥趸,只可惜王朝、马汉留在客栈守着端木翠——但这并不妨碍这一夜县衙内外拖家带口济济一堂,分外热闹。

    王大户虽是一方大户,但也从不曾见过这等架势,战战兢兢立于公堂之上,一抬眼看到堂上包公肃容满面,竟不自觉联想到森罗殿的阎罗王,双膝一软,跪倒在地。

    包拯执起界方,重重拍于案台之上。界方落下,王大户的身子又是一阵哆嗦。

    “本府问你,梁文祈之死,可有隐情?”

    “回大人,其中并无隐情。”王大户连连叩首,“小女重疾缠身,那一日忽有个游方道士上门,言说王家有妖孽盘踞。小人依着道长之言,在家宅之内设坛捉妖,文水县百余乡亲都看在眼里……”

    说到此,旁观的百姓之中,便有那好事之徒鼓噪有声:“王老爷说得没错,那梁文祈就是个妖怪。”

    包拯不语,展昭手按巨阙,转身向人群之中扫了一眼,目光凛冽冷峻。诸人心头一唬,竟再不敢出声。

    因着方才有人附和,王大户的胆子亦壮了一壮,抬头看包拯道:“草民所言,句句是实,还请包大人明察。”

    “句句是实?”包拯声色俱厉,“单凭游方道士一面之词就断定梁文祈是妖,何其荒唐!那游方道士何在?”

    “游、游方去了。”王大户额上渗出冷汗。

    “可知他道号为何?从何而来?在何处道观挂居?”

    “这……”王大户傻眼了,半晌才嗫嚅道,“当时小女病重,小民情急之下乱投医,直把那道士当成救命稻草一般,顾不得这许多。现下听大人如此说,的确是有些……有些……”

    “大人,可否容小民一言?”人群让开一条道,一个虎背熊腰、满脸虬髯的大汉越众而出。

    “堂下何人?”

    “草民刘天海,王刘两家今日刚结了亲家,犬子刘彪,不日将迎娶王家独女王绣。”

    包拯不动声色:“你有什么话说?”

    刘天海满脸倨傲之色,双手朝着堂上一拱:“适才听大人所言,这梁文祈一案可能另有内情。然而梁文祈是那游方道士所杀,王家老爷并不知情,大人不去追缉那游方道士,反在这儿对王家老爷苦苦相逼,未免……”

    刘天海故意不把话说完,面上挑衅之色毕露。围观的百姓为他所煽,不由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况且,”刘天海愈说愈是得意,“大人不由分说,将王家老爷提到堂前,人说对簿公堂,却不知原告何在?”

    包拯一愣,此案的确并无原告,只有端木翠托人千里送上的半封状书。若照着平时,包拯必不会草率接下,但既是端木翠差人所送,开封府上下都料定必无差池,这才远道而来异地开审,不提防刘天海有此一问。若说原告是端木翠,未免太过不合常理,况且端木翠生死未卜,未必能够现身与刘天海一辩。

    正踌躇间,就听展昭朗声道:“原告自然是梁文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