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类的道德一直处于衰败状态,那么最早的帝王过后,且再来看三皇五帝时期的人类生活状态,《缮性》曰:““逮德下衰,及燧人c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c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c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枭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隐,故不自隐。”

    《天运》曰:“老聃曰:“小子少进, 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何言哉!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憯于蛎虿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

    《天地》曰:“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

    《礼记·乐记》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联系以上几段,道德下衰的过程大体如下:最早时候帝王无为而治,在“至一”的社会状态里基本人人都达到圣人或更高的境界;而燧人氏c伏羲氏时,人民虽不能达到“至一”,然而顺从自然与天性,虽贤者不能自比;后至神农黄帝时,人民安居乐业,朴素无忧,待外物无有偏见,人皆为贤者;此时的社会已经有少数人开始开化了,他们从混沌朴素的状态走出来开始展现技巧,《山海经》中记载,琴瑟乐风弓矢等都是在黄帝之后开始兴起,而传说里黄帝更是参与造车造船,乃至命仓颉造字,人类就这样在一步步认识并参与改造自然的同时,渐渐失去自然与道德。后至尧舜时,开始有“治理天下”,无为而治的时代结束了,此时的社会“民心有亲”则仁义开始出现,“民心有竞”则斗争开始出现,人民朴素的生活状态结束了;人们开始背离自然天性而智力得到彰显,于是有了纹饰与浮夸,开始走向迷惑,并且不能复返其真;人民也有了高下之分,这种道德的下衰是个人与社会的共同沦丧。人的寿命也由无始无终,到延年益寿,到享尽天年,再到有中途夭折而不得全年尽生。

    后至大禹时,这种分化越加明显,人皆知善恶皆好争竞,于是争斗四起,天下大乱的祸根已经埋下。人民别说不能终享天年,甚至不能安逸的享受生活。后至启时,世袭制家天下开始了,史学家所谓的“奴隶制社会”里充斥着漫长的战争与斗争,奴役与压迫,人类终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一走便是几千年,人类彻底的远离了大道。

    最初的人类,就是后世的佛,和谐c安详c尊敬c清晰,阴阳平衡,是世界的管理者,他们甚至没有性别之分?婴儿为道之初生,婴儿基本算是没有性别与性征之分吧,而且脸型基本都是同样的胖乎乎,只有当长大后,才慢慢的出现差异,出现高矮胖瘦不同的体型,圆脸c方脸c锥子脸等不同的脸型。

    自天地分离,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