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问,便受到限制,但凡一回应,就有失全面;道又为最小,无所包含,既然无所包含也就谈不上任何回应,故“道无问,问无应”。《秋水》曰:“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西方名言曰: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智慧是人与外物相接而来,有相争则智慧出,智慧出则诈伪现,智慧让人类离内心离清净越来越远,人类越思考,就越迷乱,而宇宙不可穷尽,生命则有终结,以有穷问无穷,终身不得。故后文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而今人妄图以科学尽道,更如后文言:“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原因四:以小求大,以偏概全。此亦可归结原因一。

    5《天道》曰:“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原因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亦可归于原因一。书之所贵为意之所贵,书可传之于世,而意不可传,世人皆深陷世俗失其意也久矣,故后文有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病传》中在对人自身的论述中也有一段形象的阐述:“要乎哉问!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着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金匮真言论篇》亦曰:“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逆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可知,道能心神领会,却不能世代相传。所以参禅也好悟道也好,唯在修心,全凭一个“悟”字,学习不来,研究也无法获得。

    6《秋水》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原因六:束缚于教化。人们求学认知,然而所学之学本就被局限,于其所限中得其所限,于道而言曾不如九牛之一毛,不知阴阳,不识有无,不得清净,不可语道。)

    大道至简,世界上最复杂的道理一定有最简单最朴素的解答,欲得道必修心,人类失道也久矣。下面且以中国的历史发展为轨迹,不妨先来看看人类是如何渐渐背离大道的。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