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则询问饮食怎样c睡眠如何,而中医则关注更加丰富,且看《疏五过失论篇》:“帝曰:凡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jg。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jg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

    善为脉者,必以比类c奇恒,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

    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

    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此治之四过也。

    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尝富大伤,斩筋绝脉,身体复行,令泽不息,故伤败结,留薄归阳,脓积寒热。粗工治之,亟刺阴阳,身体解散,四支转筋,死日有期。医不能明,不问所发,惟言死日,亦为粗工。此治之五过也。

    凡此五者,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也。”

    这是诊病治病的五种重大过失,且来简单阐述。医工第一过:诊病时不问病人生活状况是否有过较大改变,比如原先高贵后来低贱,或者本来富贵后来贫困,有此情况病人虽然不致中邪,然而病从内里生发,而医工诊断不明。医工第二过:诊病时不问病人饮食起居与生活习惯,是否有暴喜暴怒的情况出现,有此情形会损伤人精气与形体,而医工诊断不明不知补泻,致使病人病情越发严重。医工第三过:擅长诊脉的医工,一定要善于别异比类,通晓常人脉之常态,异人脉之奇态,从容细致的掌握疾病变化规律,粗工恰好反之。医工第四过:诊病时已寻问病人贵贱贫富与苦乐的情况,但未认真对待,去转变病人的精神状态,而是顺从病人之意,敷衍治疗,以致治疗上丢掉法度,不能除掉病患。医工第五过:良工诊病必然查本知末,了解疾病的全部过程,切脉问候注意性别差异,以及是否曾有生离死别等让情怀郁结之事,为工而不知便谈不上医术。易犯此五类过失的医工,名为医工,实为受术不通,人事不明。现代医师,恰恰一无所知,谈不上什么医术。《内经》中有医有工,而工是比医高一个层次的存在,能称之为工的都是境界非常高深可通神明者,像文中所谓“善调尺者”与“善调脉者”,其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基本上达到了《上古天真论篇》中贤人的境界。

    而圣人要更上一层,《疏五过论篇》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贪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惧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

    至于“闻”与“色”前文里多有涉及,这里不再赘述。得知病情,下一步便是治疗,治疗讲究标本兼治,但病有先后缓急,故有先治标者,有先治本者。所谓标,如树之枝叶;所谓本,如树之根本。至于其治疗原则与标准,《病本》有大体论述,这里不再赘余。那么当病人的意志与疾病相违背时又该如何呢?《师传》曰:“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喜生。告之以其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