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能量体便可以幻化万千了,所以灵魂得到彻底释放后人的梦境总是光怪陆离而不可名状。
同样的道理,“阳化气,阴成形”,“形”是物质形体,那么“气”很明显就是能量, 不仅如此,精c精气c经络c经隧c正气c邪气c真气等所有都是能量,只是因为其用途c位置等的不同有了不同的名称,“名可名,非常名”,此之谓也!
《刺节真邪》曰:“黄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c或痈c或热c或寒c或痒c或痹c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
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风者,其中人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来柔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
阐述了正气c正气c邪气的区别。下文又曰:“虚邪之中人也,洒晰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搏于肉,与卫气相搏,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虚邪偏容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者,脉偏痛。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j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j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
阐述了一脉生数十病而变化无穷的原因,尤其最后“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则证明了我们的观点。说完“气”,且看“器”,此“器”非彼“气”。我们要讲的又是一个千百年来被世人误解的成语。“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现代通俗的解释是“君子不要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多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然而它真正的意思并非如此,奥卡姆剃刀原理告诉我们,对待无意义而过多的假设一定要象剜骨剔肉一样毫不留情的剃去。它最直白的意思是“君子不是器具”,《易》曰:“形乃谓之器。”稍微发挥一下便是“君子不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一定要虔诚的对待灵魂)”,这才是它真正的意思!那么,人类又一个原罪便是“君子为器”。
(画外音:啊!我接受不了你的理论,我从没见过能量体,死的活的都没见到过,我不服!)
《五藏生成篇》曰“五藏之象,可以类推”,证明灵魂确实看不见。然而有的能量体,几乎所有人都曾见到,而且经常见到和用到。《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水为阴,火为阳”c“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可知“火”是一种看得见的能量体,那么着火就是质量与能量转化的一个过程。
现代人对于火的通俗解释一般为“火是物质燃烧过程中散发出光和热的现象”,将火看做是一种现象,其实火的本质是能量体。现代科学将世界分为本质与现象两部分,其实我想说的是,本质与现象同样是阳与阴,阳是阴的本质,阴是阳的现象,这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