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对于普通人来说,藏象生命体与r一u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两者之间也存在巨大的隔阂,并且其伴随人的理性的增长而渐渐加厚。理性的增长,绝对要归功于人类的学习与认知。人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今天掌握一条定理,明天学习一条规律。而这每一条定理c每一条规律都像一块砖头,砖头越多,大脑里的条条框框也就越多,隔阂也就越厚。



    如此说来,婴儿时期反倒是人类两者之间联系最密切的时期!就是这样!所以,人在婴儿时候便具有人长大后一些不具备的能力。比如说,能看到许多chéng rén看不见的东西,所以父母照顾婴儿时便有一些奇怪的禁忌,比如晚归时先不要进屋,最好咳嗽几声,或者抽几口烟等等。而这不能用科学解释,也不能用迷信一棍子打死。



    如此说来,古时候的人没有科学,两者之间的联系也应该比今人更密切!就是这样!所以,基本上神仙的传说基本都来源于古代,炼丹修道的故事也多发生在古代。也许你又会说那是迷信,但是你要知道,谣言止于智者,若不是真正见过成仙成佛,或者因此受益,无凭无据的传说早就破灭了。古人没有科学,但不代表古人没有智商。



    所以《老子》说“绝圣弃智”,推崇人类回归婴儿的幼稚状态,古印度《尤泼尼沙》也提倡说“自我的获得不是凭借学习,也不是凭借天才和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让一切婆罗门弃绝学习而返回童稚状态吧!”《奥义书》中也说“有自知之明的婆罗门打开了感觉的大门,并使之转向外在的大门,因此,人类只知道观察外部的世界。然而,有些闭目反思和企盼不朽的智者却看到了那隐秘的自我。”所以,世界的东方有“倾听你的内心”,西方也有“f一ll一 y一ur heart”的警世名言。生活中也许你有所体会,很多时候相信自己的理性并不如跟随感觉判断来的准确,比如说女人的第六感,或者心灵感应。



    那么问题来了,学习难道不好吗?



    答:这个问题太大了。简单来说,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世俗的学问,即人们如今学习的学问,基本上到最后都会成为自己心灵的枷锁,成为烦恼与困窘的根源。这类学习,表面看来认识能力加深了,但实际恰恰相反,且加深了藏象生命体与r一u体之间的隔阂。另一种学问,叫做真正的学问,是通过对天地自然的观察与效仿,通过领悟,渐渐拆除两者之间的隔阂,使人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



    说到这里,你肯定想知道,如果两者之间的隔阂完全消除的话,人会怎样?



    答:常人学习就像垒高墙,好比如今的科学,学科越分越精细,学科间壁垒也越来越明显;而真正的学习能将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所以古人用阴阳将天地贯通,用五行将规律演化。真正的学习,书不是越读越厚,而是越读越薄,达到一定程度后隔阂基本消除,或道家所谓的“天人合一”时,人便在本质上产生了变化,进而超凡入圣,成为有限世界的无限存在。再进一步,基本上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神明了。



    为了消除隔阂,宗教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参禅打坐c念经拜佛c休粮守谷c祷告朝礼等等,但这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核心是静下来,让内心引导你,《老子》有过阐述,《庄子》也有过阐述,但此事后提。宗教人士过于拘泥于教条和形式,根本做不到消除隔阂。殊不知一切教条与法规都是为目的而fu u,比如交通法则是为人在道路的流畅通行而发明,那么自然是人在道路的流畅通行决定了如何制定交通法则。本末倒置自然缘木求鱼,所以寺院里没有真佛,道观中也没有真人。



    如果说寻常人距离神圣遥远,那么是否有其他事例证明消除隔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