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两省代表在洛阳举行联席会议,任命郭任才为鄂豫游击队司令,负责两省边界地区剿匪军事。然而,在当时情况下,吴佩孚、萧耀南的愿望肯定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随宗万林一道南下的刘心惠杆,一直到1924年仍在鄂北枣阳、随县一带为祸,而河南则从1923年底开始,就因老洋人的复叛而闹得昏天黑地了。
当然,官军的大举剿匪也不是全无成绩,至少与梅神父案有关的一批杆首后来都相继伏法了。刘排长、宗万林等杆从桐柏山柳树庄北逃后,潘、靳二部官兵咬住不放。9月中旬,匪首刘排长、马老六先后被擒,残匪逃往豫西伏牛山中。刘排长等人验明正身后,立即被砍头示众。报纸上也就很乐观地宣称“匪势衰微”了。
过了几个月,到1924年1月初,各报上竟又刊出一条新闻,令人们又惊又喜。当初在应山县掳架梅神父的首恶雷老么,早已传说于1923年7月中旬毙命于应山锡家山,却不料竟在汉口被活活抓住。原来,雷老么当时确曾中弹,但重伤未死,被他的参谋长陈大爷救出。二人改名更姓,潜藏民间数月。
雷老么伤愈后,因外间风传他已身亡,遂以为不会有事。二人携带劫得的金银珠宝,于1924年1月11日乘火车来到汉口。在大智门车站下车后,尽管二人化了妆,礼帽压得低低的,混杂在熙熙攘攘的旅客之中,但雷老么那高大的身材却依然引人注目。当时年关已近,为防匪盗流窜活动,车站里不仅军警众多,随时盘查可疑的旅客,更有各县派出的便衣侦探,游dàng其间,警觉地审视每一张面孔。因此,雷老么刚刚走到剪票口,就被应山县侦探认了出来。两名匪首还未来及掏qiāng,10几名军警已将他们团团围住。二人只得俯首就擒,几天后,雷老么和陈大爷被凌迟处死。绑架梅神父一案,至此才算了结。
豫鄂军追歼老洋人
民国时期,在北洋政府统治年间,各派军阀不断混战,因而造就了一些颇懂得战略战术,而又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巨匪。1922年至1924年间活动在豫、陕、鄂诸省的老洋人就是其中之一。
老洋人之名的由来
老洋人并非洋人,他本名张庆,出生于河南省临汝县一个贫苦农民家中。
因他长得身材高大,黄发深目高鼻,颇似洋人,所以后来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老洋人”。这一带自古以来,即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向东延伸的部分,西有唐代都城长安(今西安),北有洛阳,东有宋代都城汴京(今开封)。
那时,中近东地区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甚至欧洲人,到中国做生意,不免在中国这些地方留下些混血后裔。岁月流逝,沧海桑田,这些后裔自然早已为中国居民所同化;加之历年战乱,因而颠沛流离,落脚他乡,四处生根。在这些混血后裔的身上,间或会再现其先人的某些生理特征,恐怕也是不奇怪的,生物学上称之为“返祖现象”。据此揣测起来,老洋人身上或真有些洋人血统也未可知。遗憾的是,从老洋人上溯几代都是穷汉,这宗族家谱自然也无从查找。这种揣测,是耶非耶,也只能存疑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张庆有一次听到别人说洋人如何厉害,他便愤愤地说:
“我比洋人更厉害,我是洋人的老子!”因此人们便称他为“老洋人”。在中国人的观点看来,儿子怕老子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比“小洋鬼子”更厉害的,当然是“老洋人”了。这种说法也能找到支持的佐证,自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及民国历届政府对在华洋人都是竭力保护,不敢有丝毫损害的,以致连许多地方的土匪都严格规定,不许触犯洋人。因为只要不犯及洋人,官府的剿匪就总是马马虎虎的;反之,则要动真格的。而老洋人两次拉杆子起事,都敢去触犯洋人,绑架洋人,以致各地洋人